突发加息能否抑制输入通胀


    今日晚间6:59分,央行网站发布对银行存贷款利息增加25个基点的公告。这次加息是市场对加息的传闻沉寂后,突然实施的加息政策。而市场将对加息的目的,为何没有采取之前的差别加息,对经济的影响,对股市的影响,以及能否通胀这次加息管理住通胀加剧的势头。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次加息的大经济背景。这次加息是自07年底以来3年来的首次加息。在07年国际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和热钱流入,使国内不断采取加息手段进行抑制。但从最终的结果看,国内的通胀状态并没有因为加息而产生下降。最终导致了能源价格、资源价格、农产品价格以及资产价格的爆涨。而事后对银根的全面收紧,虽然压低了资产价格,但也部分导致了六万多家中小企业的破产潮。事后国内经济学家都对上一轮的银根政策是否产生了管理通胀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终的结论是,单一的银根手段是无法改变输入型通胀的。而还需要汇率机制以及外汇管理,最重要的是中国要摆脱制造国对资源进口的强烈依赖。

    这次加息是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出现再度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导致汇率产生急剧的波动,同时大宗商品全面出现大涨的背景下推出的。国内在国庆节后,资源以及银行股等价格大涨。这也国内对通胀的强烈预期的体现。因此,通胀的强烈预期已经完全出现。这已经符合了央行之前所说的通胀预期形成的条件。而为什么不实施差别加息。因为差别加息是为了对冲负利率,但会影响信贷投放积极性。因此这次为了全面管理通胀,央行选择了全面加息。

    既然已经加息,那么意味着管理层已经意识到通胀的压力继续增加。笔者之前也提到过,在今年外围流动性释放预期的环境下,大宗商品价格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将逐步加大,同时美圆的长期贬值和会导致热钱不断流入。同时极端天气也导致了农产品的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因此很多经济学家说9月后CPI会见顶下降的说法持反对意见。那么这次加息是否能管理住通胀呢?笔者依然持怀疑的态度。

    目前国内的经济保增长和管理通胀是一个矛盾命题,要保经济就要适当容忍通胀。但要管理通胀就一定会对经济产生负作用。因此未来政府将可能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国需刺激来替代信贷对经济的支持下降。而加息可以管理国内流动性,却不能缓解热钱流入和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因此国内的收缩政策与国外的货币宽松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目前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国际化的时代,单一的货币政策很难改变外围输入通胀的压力。PPI依然还有持有上升的压力,只是国内的需求会产生一定的下降。这样的PK结果,很显然将是大环境决定。

   而加息对股市的影响又如何?目前假如是在2576-2700的平台区域,那么大家会非常担心市场会因为加息导致平台破位出现二次探底。但实际上股市在国庆期间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价格上涨动力,使银行和资源股出现大涨,指数也出现了大的突破,攻击到了3026点大的反压通道的上轨。短期来说,市场不会因为加息而产生对股市的趋势影响。只能促进本身就存在的技术调整。只后,加息反而会促进银行股的中期上涨。未来外围的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后走高,也将继续拉升资源或者说是强周期股的继续走强。因此市场将出现短期调整考验支撑,中期继续向上拓展上行的趋势不变。

    未来国内是否依然还会继续加息,这已经不是国内因素可以决定。而是要继续看外围的输入通胀压力有多大。因此,中国的加息政策将成为被动应战美圆贬值带来的通胀压力。但依然无法通过银根手段管理好输入型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