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案”与经济学的困局


    

方舟子,一位打假之士。十多年来,将一个个造假的人提示出来,将一个个谎言戳穿。其认证手法及其基本简单,总是从事情的根本源头去考证,并不是说高深复杂从而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然而还原事物真相,是否为世所容?“方舟子案”的出现本身就明确告诉了答案:揭露事实真相并不为世所容。

当真相被揭露,利益受益者在哪里?耐人寻味的是,比如学术假造,真相揭露出来,谁受益?一篇假造的学术论文,和大众真没啥直接关系,既无利益受益者,又有谁真正去关心呢?

反观当真相被揭露后的利益损失与潜在损失者,却有一大批。除了已被揭露的假造者,还有大批已造假有待被揭露和正准备造假的更多的人,是不支持打假的。

政府及司法相关部门:作为最终的裁判,揭露真相无需找我寻租,但造假或欲掩盖真相,却需要与我利益紧密结合 。试问面对真相揭露者,更多的支持谁?

所以,对于揭露出来的真相,在现行制度下,受益者没有或少有,但因揭露真相而损失的人却多而强大。

结局只能是:被打假的人基本都安好,打假的人被打倒。“博士”唐骏至今没有道歉,而且又搞了新公司在美国上了市;“神仙道长”李一,被揭穿画皮之后,至今仅仅是“请辞道教协会职务”,而对于他涉嫌的诈骗、非法行医等严重罪行,仍没有下文。至于其他数量众多造假的教授们,被方舟子揭露后绝大多数都不了了之,被调查处理的,实属罕见。但方舟子本人虽远在美国,理论上相对安全,但也被某人买凶所伤,差点惨死街头。

好的经济学,也以简单的逻辑和论证为世人揭示了太多真相,与此相仿,都一一被漠视甚至也遭受打击。

“社会保险”可以解除后顾之忧?谁为这些钱理财?究竟放在谁手里会很珍惜这部分钱?最低工资能让工人得到最低保障?假设一月1000元的工作都已经难找,非要提升到1500,公司是否会比以前要一样的甚至更多的人?结果只能找着工作的人更少。汇率只是价格,是货币的价格,由供求决定,人为控制自然造成浪费。汇率不是由口水所决定,也不是通过法律所能解决的。

但讲出真相,很少有人会喜欢?因为得到的利益既间接,又很长远。但利益的损失又直接又在眼前。只要干预经济;政府部门就会有工作岗位和前来寻租的人,他们不喜欢真相;想着花别人的钱的人也不喜欢(比如社会保险与福利,如果受欢迎,那就是自己花少量的钱但却可以换来需要更多钱的服务,那么这多出来的钱哪来的?别人的。总要有人买单的,长此以往,也难以为继。)

受益者没有或很少,得到的利益也多是是间接的,而受损的人却是直接的,损失利益是看得见的。结局同样只能是:真相会被漠视。如果可以造假欺骗世人造富,而被揭露的人并没有太大影响,真相会越来越少。如果可以合法从众人手里聚财,人们会越来越多地诉诸政府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在这里真相已不是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