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贺嫦娥奔月
—贺2010年国庆嫦娥2号出征
附: 古诗词吟唱
上世纪初,新学逐渐取代私塾,小学生不再是只背古文,还有了音体美等课程。初期的新学校与音乐课用的校园歌曲,已不是私塾老先生怪腔调的古文古诗词吟唱,而是一种新气息流行歌曲,被叫做学堂歌。内容多是励志向上的,形式是通俗易于上口的,与现在的校园歌曲或流行歌曲、通俗歌曲特色也有些不同。
当时出名学堂歌曲作者,有刘半农和语文大师赵元任、李叔同(弘一大师)等。赵元任首先用西方物理与音乐理论,科学通俗的说明了汉语的四声五声的字调现象,弥补了《康熙字典》也没有说清楚四声的缺点。《康熙字典》对四声的解说是含糊片面的,它说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去远,入声短促急收藏”。赵元任揭示四声的不同是字音的频率与起伏旋律的不同,可用乐谱来描述,他第一个根据西方音乐的五线谱用五条横线来表示音的高低,画出平上去入各调从哪一线升降到哪一条线的四声谱,揭穿了四声神秘的面纱,显露出了科学的真容。
李叔同的的歌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夕阳山外山”,是当时有名的学堂歌曲代表作。他是变化利用一首外国民歌的旋律,填入古词式的歌词。天津出生的他,严格遵从古诗词平仄格律,使歌词的北方话四声旋律,与外国歌曲的旋律有很多相当谐和的片段。若用普通话边揣摸边慢读“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夕阳山外山”,就可以感觉到字的四声高低起伏旋律,与乐谱高低起伏的旋律有很多一致的起伏。词与曲有较多旋律起伏谐和的歌曲,可以叫吟唱曲。古诗词的朗读与吟诵的细微差别之一就是说与接近唱的差别,吟诵是把读字用的某种方言腔调旋律起伏幅度加大和拖长与加点变调近似歌曲。类似于各地方的说唱曲艺的特色,也是各地方戏曲相互区别的特色之一。如黄梅戏唱腔中有较多与安徵话腔调谐和的片段,川戏唱腔有较多与四川话腔调谐和的片段。
文革除四旧期间百花凋谢,各种地方戏在文革初都停演了,只有样板戏一花独放。而且把样板戏捧为只能漠拜不可欣赏的神。如文革期间我被叫去安会场扩音器,会前放点音乐。我并不反对样板戏而且很欣赏它的一些优点,于是在放唱片前报片名时说“现在来欣赏某某戏”,旁边有政治经验的小当权者连忙纠正我说“你怎么说欣赏呢!”,意思是不能说“欣赏”而要用敬神的口气说“怀着崇敬的红心学习”。笔者对“一花独尊百花齐谢”这现象不以为然,写了篇语调与音乐的材料,说样板戏把带安徽语调的京白与唱腔改革为普通话的说白与唱腔是个优点,还把当时的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和520战歌等的词曲取了一些片段,把乐曲五线谱符和词的普通话语调五线谱符并列,并用红线把各音符连起来,一眼就可看出这两种谱的各音起伏连线有较多的起伏一致的片段,来说明曲中很好的运用到普通话语调。并说到各种地方戏曲用到方言语调而使该方言区的人听起来,有格外的乡音亲切感,这实际是在隐射一花不能代百花。这材料寄到当时一些高层单位,幸好没有被打成攻击样板戏的现行反革命。以后出现了各地方戏也演样板戏的转变,一花独放的局面终于被打破。因此普及音乐与语调关连的知识,是有一定意义的。
古人很讲究诗词文章的吟诵和诗词格律与用字的平仄,也就是很重诗词语调与音乐的关系,但很多人又不太明确其关系规律和究竟什么是字调。连《康熙字典》说没有说清楚。古代一些诗词与曲是同时出现的,若词好曲好就流行开来并被仿效。会写诗词但不会写曲的人就想套用好的词曲,这就出现了套曲填词,创作词曲变为套曲填词。按别人的曲填词就得注意词的平仄语调与套用的曲的旋律的谐和,以免唱出来拗口不顺耳。因此凡是套用“菩萨蛮、卜算子”之类名曲的词就要注意哪句是几个字,各个字分别是该用音较高的平声还是较低的仄声。精于音律的就可能不去填词而是自作词曲,如宋代白石道人姜夔就因精于音律自创了些词曲。
今天一些老先生吟诵或吟唱古诗词时,可能是用古代各地方言中的某一种,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今天听起来因不明究竟,可能感到是怪声怪气的。今天可以有普通话或现代方言的诗词吟唱,听起来就不至于有那种怪声怪气感而可能有较亲切感。一些歌曲也可能因为受到吟诵歌词的语调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的出现一些乐曲旋律与语调旋律谐和的片段,听起来就不是怪声怪气而是感到亲切谐和。上述520战歌就是一例,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开头就可听出与北方话语调旋律相当谐和。
今天一些老先生吟诵或吟唱古诗词时,可能是用古代各地方言中的某一种,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今天听起来因不明究竟,可能感到是怪声怪气的。今天可以有普通话或现代方言的诗词吟唱,听起来就不至于有那种怪声怪气感而可能有较亲切感。一些歌曲也可能因为受到吟诵歌词的语调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的出现一些乐曲旋律与语调旋律谐和的片段,听起来就不是怪声怪气而是感到亲切谐和。上述520战歌就是一例,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开头就可听出与北方话语调旋律相当谐和。
并不是歌曲句句都要考虑语调,通常是在反复吟哦词字构思乐句时,可能受到吟哦的词字语调的暗中影响,而出现一些乐曲旋律与语调旋律谐和片段,作曲者不一定自觉感触到。普及语调与音乐的一些常识,是于中小学文化素质教育有益的一个方面。
曲与语调谐和较多的可以叫吟唱曲,也就是说吟唱曲的一个特点是,其旋律与某种语言的语调起伏旋律有较多片段的谐和对应关系,带有说唱调的意味。这也是各种地方曲艺戏曲相互区别的一个方面。这里以李白过三峡的《早发白帝城》一诗为例,来看一下吟唱曲情况。李白的幼年与少年时期是在四川,可能他是用的四川话吟哦构思出这千古名诗,这里的渔樵对唱《早发白帝城》就是有川音意味的吟唱曲。
全国知名的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虽说是川东民歌,但与原生态的民歌曲调还有一些不同,实际是由川东或重庆市一带流行的山歌调或锣儿调加工成的通俗歌曲。以前川东农民薅秧挞谷放牛砍柴时常唱这种调,两个七字句加上帮腔为一段,歌词是些传统情歌或即兴顺口溜,曲调随每一段的词字语调有所变化而不是每段一样。而现在流行的《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几段樵夫上山砍柴词,都是同一个曲调。如两段头一句的开头的“太阳、这山”中的“阳、山”二字,普通话中分别是调较高的阳平与阴平声,在这歌曲中是用的这曲中最高的谱音。但很多普通话的阳平声字在四川话语调中是音最低的,如“阳、山”二字中的“山”字在四川话四声中与普通话一样是最高的,但其中阳平声的“阳”字的语调在四川话四声中却是最低的,四川山民的“太阳出来”唱法中就可能把“阳”字唱得不那么高。
如这“高扬转降”四字的四声谱可以看出,“高”在普通话和四川话四声中都是音最高的高平调。“扬”在普通话四声中是音高排名第二的阳平声,有上旋的旋律。而在四川话四声中“扬”是音最低的,是没有升降旋律的平音或略有下旋。“转”在普话通四声中是音最低的,且是先降后升的降升调旋律。而“转”在四川话中几乎没有旋转音,而且不是最低音。“降”在普通话四声中是有下旋的旋律的降调,而在四川话四声中“降jiang”音不降而且还可能是有微升的上旋音,在发jiang音过程中发ang的音可以与发j音差不多高或略高。
全国知名的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虽说是川东民歌,但与原生态的民歌曲调还有一些不同,实际是由川东或重庆市一带流行的山歌调或锣儿调加工成的通俗歌曲。以前川东农民薅秧挞谷放牛砍柴时常唱这种调,两个七字句加上帮腔为一段,歌词是些传统情歌或即兴顺口溜,曲调随每一段的词字语调有所变化而不是每段一样。而现在流行的《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几段樵夫上山砍柴词,都是同一个曲调。如两段头一句的开头的“太阳、这山”中的“阳、山”二字,普通话中分别是调较高的阳平与阴平声,在这歌曲中是用的这曲中最高的谱音。但很多普通话的阳平声字在四川话语调中是音最低的,如“阳、山”二字中的“山”字在四川话四声中与普通话一样是最高的,但其中阳平声的“阳”字的语调在四川话四声中却是最低的,四川山民的“太阳出来”唱法中就可能把“阳”字唱得不那么高。

如这“高扬转降”四字的四声谱可以看出,“高”在普通话和四川话四声中都是音最高的高平调。“扬”在普通话四声中是音高排名第二的阳平声,有上旋的旋律。而在四川话四声中“扬”是音最低的,是没有升降旋律的平音或略有下旋。“转”在普话通四声中是音最低的,且是先降后升的降升调旋律。而“转”在四川话中几乎没有旋转音,而且不是最低音。“降”在普通话四声中是有下旋的旋律的降调,而在四川话四声中“降jiang”音不降而且还可能是有微升的上旋音,在发jiang音过程中发ang的音可以与发j音差不多高或略高。
文革前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四川奉节县时,想打听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的古夔州流行的竹枝词情况,找了一些工人农民听他们唱当地山歌、号子。在边听边记谱时就发现,每段曲随词字语调可能小有变化,而且同一段词在两次唱中也可能不全相同,说明山歌不像一般歌曲那样几段同一个曲调。
这里用李白故乡的四川东部土家族樵夫的锣儿调来唱《早发白帝城》,两个七字句加上帮腔为一段,全诗四句成为两段。两段的基本旋律一样,但随字的语调稍有变化,如第一段开头的“朝辞白帝”与第二段开头的“两岸猿声”的曲调就稍有不同。“朝、声”的川音与普通话字调一样是最高的高平调,所以在曲中是用的最高谱音“3”。“辞、白、猿”在四川话中的语调是最低的,所以在这曲调中是用较低的同一个谱音“1”。
作为对比与少儿古诗教学参考,这里也有个较多与普通话语调呼应的吟诵曲的“京调”,还有一首川戏与四川曲艺味的“川调”及一首川江船工号子调,试唱一下就可能体会得出这特点。如京调中最高音的阴平声字“江、山”也是四川语调中最高音,在曲中是用的全曲中较高的谱音“6”。京调中最低的降升调的上声字“彩”是用全曲最低音的“低音5”,但在四川话中“彩”不是最低音,所以在川调和川江号子调中乐谱也不是曲中最低音的“中音5”。
网上已可免费下载到有吟唱曲的古诗词读物,如《用古诗速成识字简拼读本》(S码型)等。这读本是以古诗为课文,随文识字。用了三峡码(S码)简拼H、P型与汉语拼音方案这三种方法给生字注音。简拼就是汉语拼音方案的简化用法,就是不用汉语拼音方案的各条拼写规定,只根据它的音母(声韵母)表选最简捷的方式拼。H型就是用汉字表示音母,P型是用拉丁字母表示音母。如汉语拼音方案的与韵母“迂”同音的字的注音是YU,简拼H型是“于”,P型是V。简拼音母有38个、64个等种,38字简拼要用到声介韵三拼,若把26个声介合母的汉字(如“力路吕”)补充到38字简拼中,就得到64字简拼。在64字简拼中,50个字叫前音字,其余14个叫后音字,统称为引导字(音母)。凡与引导字不同音的字音,可以用前后音字各一个快读拼出,不再需要三拼。S码速成识字查字打字五步法中,第一步就是教H型汉字音标的注音识字。第二步是教简化引导字书写的P型字母简拼注音识字查字打字,第三步是教克服拼音与旧部首查字的各种缺点的八部首BD码查字打字,以便不认识不会拼的生字也能一见字就知道它在字典中哪页,因而便于自学速成识字。这读本结合几首古诗教完64个引导字的的注音识字,然后就教查字打字法,由学生查字自学一批古诗扩大识字量,完成速成识字。配合的S码读本的吟唱曲、字典、打字码等,在网页“http://www.x5dj.com/葛遂元”中的网盘里可免费下载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