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好像也靠不住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
通常都说这话是伏尔泰(Voltaire)说的,所以这句话的原形是法文,互联网上一搜索就有了:Je ne suis pas d'accord avec ce que vous dites, mais je me battrai jusqu'à la mort pour que vous ayez le droit de le dire.(程鹤麟完全不识法文,这句法文倘有任何差错,当由互联网负责,与程鹤麟无涉。)
但也有人说不是,说这是伏老师的传记作者编出来安在伏老师头上的。
程鹤麟也认为不是伏尔泰说的。
伏尔泰什么人?几百年才诞生一个的聪明人,不可能说出那样违背人性的昏话。
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先说被伪托的这位伏尔泰老师吧,生活在封建专制的18世纪的欧洲,生前因言招祸,书稿遭焚,两次被关进巴士底狱,多次被逐出祖国,死后还不准归葬故里巴黎,险些死无葬身之地。如此等等,不消多说。
或谓,专制社会固容不下异端邪说,不可与自由社会等量齐观。
那么请问,伏尔泰之后,哪个时代哪个族群团体哪个人容得下异议?(先别说有谁为捍卫不同意见者“发表观点的权利”献出了生命,这个要求实在太过苛刻。)
相反的例子倒俯拾皆是。
比如,2010年5月27日,差两个月就满90周岁的驻白宫女记者海伦汤玛斯(Helen Thomas)遇到了噩运。当天她走在白宫草坪的小径上,正参加“美籍犹太人传统月活动”,遇到一个名叫David Nensenoff的网络记者。那人告诉她,在今天这个场合,他向遇到的每一个人这样一个问题:“对以色列有何评论?”
90岁还屹立不倒的资深记者不知为什么突然变成新闻界的菜鸟,开口痛批以色列:“告诉他们滚出巴勒斯坦。”
短短几十秒的脱稿演出,断送了她长达67年的记者生涯——接下来的6月7日星期一,白宫的例行记者会上,1960年起就一直坐在那里的汤玛斯缺席了。在强大的压力下,一直不肯退休打算死在工作岗位的汤玛斯被迫退休。
以全球最自由最多元化自居的美国,容不下一位90岁老妪。
一个月之后,还是在美国,又一位女媒体人被迫辞职,CNN中东新闻资深编辑纳斯尔因在自己的微博里赞扬刚去世的黎巴嫩真主党精神领袖而被解职。CNN说她的言论“已使她作为中东新闻资深编辑的可信度受损”。尽管她做出道歉,电视台仍决定请她离开。
在美国,以色列不能惹,以色列的敌人不能赞。所以,汤玛斯强烈批评以色列,纳斯尔赞扬以色列的敌人,势必引发争议——这很自然,言论自由和多元化的涵义就是如此。
但是,争议之后,争议中处于下风的那一派一定要被清算就算是真诚道歉都不能饶恕,这就太糟糕了——中国的文革就是那样。
黎巴嫩真主党发言人穆萨维指出,CNN解雇纳斯尔的做法是“思想恐怖主义”,是箝制言论自由;又说事件反映出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更揭露美国声称保护言论自由的假面具。
他说得好像很对呢!
中国也一样——谁要敢发表不受欢迎的观点,一大群相干不相干的人就都跑来指着他的鼻子骂好像个个都是他的爹,人们以为谩骂便是言论自由;倘名人发表不受欢迎的观点,更将惨遭口诛笔伐辱骂围攻,人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名人必须说让所有人听了都爽的话而无权说不中听的话,于是“名人”突然变成有缝的鸡蛋,一群群的苍蝇叮着嗡嗡叫。
从嗡嗡之声到辱骂人家祖宗十八代,劈头盖脸讨之诛之。——在我看来这些都可以忍受而且应该忍受,忍受不了就不要出来混。但我非常非常反对要对讲话不中听的人进行组织处理,比如令其辞职退休啥的。
平时没事,喊两嗓“誓死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云云,慷慨激昂,很有水平,很有胸怀,很有素质,很具备“普世价值”。可一旦事情发生,就露馅了,“普世价值”就不大靠得住了。
这样的事例多看几个之后,我不免以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也许在人们的心中,这句话一直是这么读的:“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但你要誓死捍卫我发表观点的权利。”
我希望我的这个猜度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