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何日君再来


N年之前风靡全球多年经久不衰的华人歌星邓丽君去世之时,凤凰卫视曾做了篇幅度巨长力度巨大的语调深深饱含哀悼之情的专题《何日君再来》,一气呵成,连续三天在黄金时间播出,婉若追忆一位与逝长辞的恋人与爱人,其言切切,其思绵绵。

几乎每年都有巨星陨落,为何,凤凰卫视,这家在海内外有着巨大影响的上星电视独对邓丽君情有独钟?应当,凤凰的视角,代表了绝大多数邓粉邓迷的心声与愿望。

邓丽君,芳魂消逝多年,但是其歌声,却在各个地方经久传唱,虽然伊人已去,但是,留下的歌声,仍然绕梁。只要有华人,就有人喜欢邓丽君。记得,我的一位闺中蜜友在去美国读书之后经年,异常思念家乡,就经常电话回来,我当然也是她在异国他乡牵肠挂肚的对象。有一年,听说她美国的一位朋友回国,于是就早早地电话回来说“你帮我买几盒邓丽君的盒带交给他带到美国给我吧,以解思乡之苦”。于是,我忙不迭地跑到发烧友们常去的音像专卖店为她挑选了几盒邓丽君。当然,那时,还没有百度mp3,还没有google音乐频道,还没有player以及千千静听等网络软件时时处处可以下载。

我认为,在邓丽君多如繁星的歌曲之中,最莺啼婉啭最荡气回肠最感人肺腑引起共鸣的绝唱,当属“在水一方”,而这首歌词的渊蒌出处却是数千年之前的中华典籍名篇诗经中的《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苍苍,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砥。

 

蒹葭苍苍,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一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河流芦苇莽苍苍,晶莹露珠凝成霜。有位丽人真可爱,站在河水那一方。溯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再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也难怪,吟经颂典的歌能不火爆并经久流传吗?瞧瞧,这首歌俨然,就是诗经“蒹葭”的翻版嘛: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况且,《在水一方》的歌词作者正是写了数十部言情小说并在每篇以中国古典诗词客串以体现其厚重婉约之感的知名作家,琼瑶。这位妙笔生花了多年至今仍然宝刀不老的老姐阿姨,不但高产,而且作品的生命力极度绵长。瞧,她的数都数不清的作品名字,只敲这些题目的书名号就敲到我的手指酸疼几乎要抽筋啦。

《窗外》《水灵》《白狐》《海鸥飞处》《燃烧吧!火鸟》《我是一片云》《雪珂》《几度夕阳红》《婉君表妹》、《菟丝花》、《烟雨蒙蒙》、《哑女情深》、《月满西楼》、《幸运草》、《还珠格格》、《在水一方》、《雁儿在林梢》、《青青河边草》、《梅花烙》、 《燃烧吧火鸟》、《浪花》、《我是一片云》、《望夫崖》、《昨夜之灯》、《海鸥飞处》、《失火的天堂》、《匆匆太匆匆》、《新月格格》、《紫贝壳》、《剪不断的乡愁》、《烟锁重楼》、《六个梦》、《潮声》、《鬼丈夫》、《一颗红豆》、《女朋友》、《金盏花》、《一帘幽梦》、《彩云飞》、《寒烟翠》、《我的故事》、《心有千千结》、《水云间》、《秋歌》、《翦翦风》、《却上心头》、《碧云天》、《白狐》、《人在天涯》、《雪珂》、《彩霞满天》、《烟雨朦朦》、《聚散两依依》、《问斜阳》、《星河》、《梦的衣裳》、《船》、《庭院深深》、《月朦胧鸟朦胧》、《冰儿》、《苍天有泪》、《环珠格格续集》。

掐指数来,她的那些纷至沓来一部又一部一串又一串的故事感动了几代人,从六零后、七零后甚至八零后的一些人都曾经对她的作品情有独钟过,没有看过小说的,肯定看过电影,没有看过电影的,就看过电视连续剧,没有看过电视连续剧的,就是拐弯抹角儿也得受到她的影响,逃不脱这老姐的法网,比如邓丽君的这首《在水一方》,仍然还是琼瑶大姐的手笔。如果连退了休的老爷爷老奶奶甚至家中的大小保母没有读过她的书没看过她的书不会唱《在水一方》之类的歌儿,那么当年家喻户晓甚至几乎导致万人空巷的《还珠格格》,总该看过吧。更不要说以其小说为蓝本的剧们,一剧多拍,旧版新片,卷土重来,比如《烟雨濛濛》在台湾拍过一轮之后就拿到大陆翻拍的《情深深雨濛濛》之类,翻拍之后,照样再火,照样在大陆的各大电视台重播。两位名角儿赵薇与林心如,不知是《还珠格格》捧红了这两位影视花旦,还是这两位红人巨星成就了《还珠格格》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锦上添花般地再度成就了琼瑶。甚至,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古巨基也都因此走火了。

明星、演员、歌手、编剧、小说作者,这些元素相辅相承,相系相生相互成就,这就是琼瑶大姐借由出版影视而掀起的持久不变的旋风。

似乎,琼瑶的作品,天生就有种经久不衰长生不老的魅力。为何?

故事,都是相似的,哪一桩恋情不感人泪流,哪一度婚姻不扯断柔肠,哪一场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情节不让人粘巾涕泣,哪一段婚姻边缘的感情不令人觉得爱恨交加?谁说的,托尔斯泰吧?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几乎,每个家庭的故事每段婚姻的背后故都有千千结都有千回百转都可以编之以小说形之以书文,事实上,言情小说比比皆是,写婚恋题材的作者多如牛毛,为何,只有琼瑶,却高产至此,生命力常青至此?她的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到底何在?

也许,琼瑶作品的真正力量,就在于荡漾于字里行间、演绎在故事中的诗词格律,那些庸雅的闪着羞涩美丽光泽的词汇,尤如点缀于其中的锦缎珠玉钻石翡翠,在平平仄仄的频率中,散发着华贵明艳的辉煌。不要说不要读那些成段成段的经她稍加改编的诗行,就是她每一部小说的名字题目,都可以看到或联想到它们的出处,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等,这些典籍中的关键字,都成为琼瑶作品抓人眼球并令人怦然心动的重要元素,如《寒烟翠》,如《碧云天》等,索性就是名篇中的名句,拿来当成了她的题目,甚至文眼。

或者,之于典籍,之于国学,之于传统文化,读者们观众们的心灵都太如饥似渴,所以对这样的作品才有如此这般的热衷。

就连周杰伦,也因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某些元素而走火了,比如红到发紫的那首《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在这首如闭着眼睛念台词般的所谓流行歌曲里,藏着的却是浓密得化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青花瓷,只是这种底蕴的指代而已。这种风格,不仅仅只存在于周杰伦的青花瓷,还存在于《菊花台》《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等等,等等。在人们的意念中,经过这样的文字运作,经过这样的诗与歌,仿佛,中国的国粹青花瓷,就等于周杰伦的歌。

当国学国粹与作者与歌者密切相关时,他们的作品,能不流行能不以此为基础而源远流长么?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即使周杰伦英年早逝,他的歌仍然风行。正如张爱玲,正如邓丽君,正如琼瑶,他们的文字他们的故事,无论他们在与不在,他们的文章作品与歌声将仍然在岁月的天空下余音绕梁,旷日弥新。

清悠委婉,前世今生,隔着青花瓷慢慢烧窑的时光,透过迷离朦胧的千古文字,枕着余韵袅袅的丽音歌声,我仿佛可以嗅闻到甚至触摸到千前之前的血气与文脉,在古今月下泛着润如白玉般的光泽,岁月的沉香一直让我如初恋般的深深醉在其中,正如人约柳梢头。

何日君再来?

 

20101017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