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微调控


0.25%,央行加息,意味着收缩银根,但是,是否,这也意味着放松了金界的口子呢?

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和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工具,加息,而且加0.25%的息,又有多少作用,又对何等阶层起到实质性限制作用呢?偶以为央行此次加息,只是宏观经济调控方略中的“微调控”。

窃以为,本次加息,剑锋直指居高不下的房价及相关产业的价格泡沫,加息主旨在于收缩银根并下调高高不下的房价,但是,就是害怕只调不下啊!因为,这个杠杆太细太嫩啦,只对于中产阶级以下阶层有点用,对于开发商和炒房团,他们不差这点儿钱,不差钱啊,用本山大叔小品中的话说。,

利息高了,企业可以不必扩大贷款或者索性放弃银行借贷的工具而转向融资私募或者提前预谋上市,主板,创业板,海外的林林总总的证券交易所诸如纳斯达克、纽交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地的交易所,他们也正在期待着中国的企业到那里去挂牌上市,而且门槛甚至比在国内上市还要低很多,况且,不断涌进本土的外来热钱正虎视眈眈地寻找着各种投资机会呢。居民可以不必把手中的余钱都买房置地或买金收银购转身多放些在银行,但是,在举国上下无论贫富老幼男女都在大谈投谈理财和融资的这个年代,还有谁把银行利息当做理财的重要工具?谁不知道,中国的土地资源也是有限的,可以用来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资源正在递减,而房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价,这是连个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

中国房地产巨擘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前天在凤凰周刊组织的高峰论坛上委婉地说,房地产商也不是目前高房价的罪大恶极的魁首,房地产价格也由价值规律决定的,供给少而需求多,价格自然会高高地上扬。

这是经济规律,并不是靠什么政策就可以堵得住限制住的,除非动用硬通货和铁手腕。税收便不失为这种工具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选择。不知为何,国内的房产税率的提高为何变得这么高难度。

在我家下榻的来自纽约的美籍华人、北京大学创新学院客座教授、曾在华尔街摩根大通工作多年的金融学者、物理学博士后sherry说,目前北京的房价早已远远地超过了纽约,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首都,这是迟早都要挤掉的泡沫,但是,北京也许是个非常特殊的城市,中国是全球热地,全世界的人都在向往着北京,钢性的需求在一步步牵制着北京房价的节节高攀,但是,她还是宁可在美国买房子也不愿在北京购置,所以,有些国际眼光手上握有闲资与重金的人都会考虑“海外抄底”。另外,国内一线城市和因某些概念和国际项目火爆的城市如世博会的主办城市上海、亚运会的主办城市广州、国际旅游岛城市海口,等等城市房地产价格的飚升主要是因为概念塑造和知名度运作吸引着全球的眼光。

当眼光如阳光般聚焦,必是房地产价格火爆窜升的开始。

房地产价格,正如中国的官位职位,升上去容易,可是降下来就难啦。

如何退烧?面对如此之高并且还在上扬的价格数字,加息,控制的只是中产阶层以下的弱势群体的购买力和购买倾向,这些人可能就是城市中的无房阶层,这些人正是房地产的真正的生活需求者,而那些把价格拉得高高的炒房团体根本就无法通过此种小小不言的举措得以扼制,他们不差这点利息的钱,该炒还得炒。最终的结果,加剧提升了无房者无法购买的状况,而有房有产有资阶层仍然照买照炒不误,甚至继续拉升价格,高位出局以在其中谋取暴利。

所以,小额的加息,只会助长房地产玩家的乐趣,对真正的中低收入迫切房屋需求者却是雪上加霜。所以,所以,更加有效的方略,相关部门应在参照纽约日本香港等地抑制房价的做法。如美国、日本、香港等地,在历史上几次经济危机中或前后,或多或少都有过房价泡沫的现象,但是,最终,还是保持了相对的回落和稳定。其中,政府部门手上所握的最重要的杠杆就是税收标准。

房产税、遗产税、交易税的高高的比率,会让炒作者三思,或者望而却步把资本投向社会实业领域,投入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产业,诸如高科、教育等等,以此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真正提高,提升社会就业,增加GDP,并助力社会朝向更加阳光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而不助长马太效应,贫者更贫,富者更富。

金融工具的过度衍生曾经从华尔街开始导致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并不意味着从此我们的金融就不再创新,当创新、衍生与宏观调控的杠杆亲密的有机的配合,而不是因为政策的缺失而纵容衍生的泛滥,这样社会经济的高铁才会在既定的轨道上奔驰。

而不是时不时出事儿后院起火,动辄出轨。

 

 

20101022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