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地产周期进入中段


  客观的要求如日方中,但房地产行业总体上从宏观机制到微观运营准备并不充分。而如不主动调整,中国房地产就始终摆脱不了被动挤压的境况。

大房地产周期进入中段

  我读“十二五”规划,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中国经济成长,如果说“十一五”还是一个“愣头青”,不管周围环境,不论是否协调,那么从2008年开始,以经济总量的个头超日本为标志,“疯狂增长”的阶段就结束了,开始步入中年。

  青年时跌跌撞撞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摔一跤,爬起来就是了,不用反思,不用害怕,然后继续向前跑,可以愤青,可以反叛,可以酷,可以走自己的路,让人说去吧。中国房地产,从诞生到现在也基本类似,虽然,面对着各种怀疑、指责、议论、教训和调控,但从来没有止住他长高的步伐。这是与中国经济总体发展的阶段相一致的。

  于是,我们走到了今天。面临着的环境变了,我们自己也变了:

  1、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外部环境,再也不能包容一个长大的人,这样的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了;再也不能不要求他负他应尽的成年人的责任了!

  2、我们自己的内部机理也发现继续长高的要求越来越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头脑与四肢越来越不协调;我们长高的逻辑,与机体的强壮逻辑对立;我们开始思索,长高是为了什么?

  中国房地产从大周期而言从青年步入中年的阶段,客观和主观需要一系列的调整,才能适应新的生存逻辑:

  一、从“增长”到“进步”的发展观的调整;

  二、从“个人”到“家庭”的生意态度的调整;

  三、从“局部”到“全局”的环境意识的调整。

  事实上,“十二五规划”所说的东西,也没有多少新意,正如吴敬琏先生说:关键在落实!而落实之难,难在要打破现在的全部片面增长的利益格局,改善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实际上应该是一系列的调整,这涉及到“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企业,从企业到员工的利益链条”。今年国家财政收入预计八万亿,中央企业实现利润预计二万亿,如果不从中央下手,从央企下手,还片面强调财政收入和央企收入的“高增长”,如何改变地方的土地财政?地方收入无来源,怎能不直接向企业下手,地价也好,税收也好,员工收入如何搞定?

  中国经济步入中年之时,我们发现还处于青春期的烦恼之中,而房地产问题就是我们尚未摆脱不成熟的“青春痘”。在此之前,还可容忍,但此时已是总体上分泌失调的病症。想去掉这个青春痘,不是动手术,而是调整整个机体的血液,改善我们的营养结构。

  之所以说中国房地产步入中年的阶段,也有几个客观的数据:

  一、目前正是中国三大人口高峰的置业期,即50后的退休,60中的改善和80左右的首置期;

  二、城市化进程的高峰期,即从40%向50%过渡;

  三、货币流动性的高峰期,从M2的增速和即将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见端倪;

  四、人民币的升值期;

  五、城市扩容的急速期。

  客观的要求如日方中,但房地产行业总体上从宏观机制到微观运营准备并不充分。

  而如不主动调整,中国房地产就始终摆脱不了被动挤压的境况,有从被打压的青年期直接步入老年衰退期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