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基文:男,45岁,汉族,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安装起重工技师
利基文多年来一直从事桥梁吊装工作,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吊装“大师傅”。他先后参加过来宾红水河大桥、象州大桥、龙州下洞大桥、桂林永福大桥、柳城凤山大桥、宜州怀远大桥、柳州文惠大桥。来宾磨东大桥等40余座大中小桥的建设,足迹踏遍了广西境内的每一条大江大河,并留下一串串闪光的印迹。
1997年在来宾县红水河大桥的建设施工中,第一次采用缆索吊装广西第一座拱箱型大桥时,他研制出了在千斤绳绕锁绳的卸扣中用一条与拱箱面宽等长的小钢丝千斤绳Φl.5mm把两个卸扣连于拱面,扣索收紧时没空隙可滑的技术,从而解决了拱箱因千斤绳塌陷而梁头标高降低的问题。
在建设广西第一座中承式钢管拱大桥(柳州文惠大桥)时,遇到如何把6条主索、2条工作索升高安装于40米高的中塔索鞍上的难题,他避轻就重,先把中塔拼装起来,到索道外留下中间不装,把两边塔架装顶,在塔顶装上一个简易龙门架,龙门架挂穿一组6门滑车组,龙门架6米高,然后分2次,每次装4条索绳,吊到塔顶后用10吨葫芦往两边拉挂好后,另吊余下4条,待索升高到塔顶,把中间杆件连好装索鞍,然后把索分放入鞍,后拆龙门架,这样就解决了索道升高的难题,同时也提高了装吊队索道吊装的技能。
在建设来宾红水河磨东大桥时,由于他改变了吊装方法和加工出一个独特的“П” 形吊具,使大桥在吊装重、高型的1#立柱方面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这一独特的吊装革新技术在桥梁建设上极具借鉴价值。
多年来,他取得了优异成绩:连续荣获1995—1999年度广西路桥总公司三处“先进生产工作者”、1997年度广西路桥总公司三处“技术革新” 一等奖、广西路桥总公司1995——1998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1994年的“六·一七” 抗洪救灾、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工作中,因贡献突出,他被柳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个人” 称号;1999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技术能手”称号,2002年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