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发力做多A股 持仓比例创新高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从可靠渠道获悉,9月份以来,社保、保险资金和QFII对A股均进行了大幅加仓。其中,保险资金入市最为激进,截至目前,其整体持有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比例已经创下新高。
记者获得的信息显示,国内几家大型保险公司9月份以来积极增仓,目前持有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大约为16%,其中一家保险公司持仓比例接近18%,其余几家则在15%—17%之间。而今年上半年,几家大型保险公司的持仓比例一般维持在12%左右。
根据保监会最新规定,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上限为20%。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看来,即使险资不再进一步加仓,但随着后市不断上涨导致市值增加,其持仓比重仍有可能逼近20%的上限。
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相关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宏观经济已经呈现复苏态势,央行最近的加息举措也佐证了这一判断。在这一背景下,充裕的流动性无疑将逐步推高资产价格。该人士表示,比较看好以煤炭、有色、银行为代表的周期性股票。
据了解,由于看好周期性股票,部分保险资金甚至在国庆后果断调仓:将持有周期性股票较少的基金大面积赎回,改为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周期性股票。知情人士透露,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就将赎回的这部分资金基本上全部买入了银行股。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此激进的调仓手法在以往也是较为少见的。从国庆后的市场走势来看,这一做法至少目前还是较为成功的,取得了较好收益。
从目前已经公布三季报的公司来看,有险资持股的公司为44家,合计持股数量为2.85亿股,持股市值53.29亿元(按三季度末收盘价估算)。其中险资于三季度新建仓的有26家,增仓的有10家,减持仅有7家。
股市的另一风向标社保资金在三季度也同样进行了大幅加仓,并且风格也从稳健转向激进。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10月20日,在已经公布的上市公司三季报中,社保基金增持了多家周期性行业个股,而传统的医药、消费等防御性品种则增持幅度并不明显,甚至略有减持。
过去两年,A股“国家队”险资和社保基金屡屡上演神奇,他们总是能精准地逃顶和抄底。今年一季度,险资和社保基金均进行了大幅减持,遂得以规避了二季度的暴跌,而在7月份A股大涨前,他们又能够精准地火速进场,堪称先知先觉。
●基金满仓投身A股"十月革命" 保险大举做多
近日来,保险机构大规模申购指数基金;代表机构动向的四大ETF近两周的净申购资金规模达58.5亿元;率先披露三季报的基金仓位普遍在九成左右,接近满仓。各路机构资金来势汹涌,点燃A股做多热情。
基金的后续资金是影响行情的重要因素,多家基金公司表示,10月以来,蓝筹基金和大盘指数基金出现了明显的净申购而目前20多只偏股型新基金的募集规模也将成为下一步基金资金面的关键。
公募基金接近满仓
"10月以来股市这一波行情虽然不是基金推动的,但大部分基金在上涨后都跟了一把,现在普遍满仓。"上海、深圳等多位基金经理日前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一位基金经理的MSN签名档也写着:货币行情。
今日最新出炉的多家基金公司三季度报告也印证了满仓说法。证券时报记者查阅发现,截至9月30日,率先披露三季报的基金仓位普遍在九成左右,大成旗下基金仓位整体保持在九成左右的较高水平,广发多数股票基金仓位也在90%以上,其中,广发基金旗下广发中小盘、广发策略优选、广发大盘等基金仓位分别达92.91%、89.52%、87.24%,接近满仓。"股票基金现在都超载运行,行情起来太快了,小股票来不及减持的情况下基金加买了大股票。还好最近股票基金申购、赎回情况平稳,后面对持仓结构调整一下,资金还是有的。"沪上一位基金经理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保险大举做多
"货币基金有一大半走掉了,债券基金在加息后受冲击也走了不少。"一位货币基金经理对证券时报记者透露,平安、人寿、太平等险资在上涨之前就大规模赎回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转投指数基金或者直接投资。记者从多家公司了解到,一向有着"股市提款机"之称的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近期大幅缩水。
今日公布的基金三季报也显示,5家基金公司旗下货币基金在三季度均出现了净赎回,其中一家大型公司货币基金净赎回比例达到50%。
据了解,因为来自保险等机构的申购资金巨大,一些指数基金经理对突降的巨款应接不暇,"一下子进来这么多资金,对指数基金投资操作也带来一些影响,跟踪误差变大了。因为申购的资金需要2天以后才能到账买股票,在这两天之内尽管申购资金已经记入基金净值,但却不能用来投资。前几天市场大涨,我管理的基金跟踪误差最大曾从万分之六上升到万分之十。"一位指数基金经理私下透露。
基金后续资金看新发
蓝筹股行情需要大量增量资金来支撑。从后续资金来看,在基金股票仓位普遍提高以后,老基金的持续申购和新基金的认购是两大主要来源。
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今年三季度被投资者净赎回的蓝筹基金和大盘指数基金,进入10月以来出现了明显的净申购,这些净申购既有来自于机构投资者的,也有来自于一些反应较快的个人投资者。
从新基金发行来看,统计显示,9月份以来共有18只新基金成立,总规模达到393.31亿元。不过,剔除债券基金以及QDII基金,偏股基金规模有160多亿。此外,目前市场上有10只偏股新基金正在发行,既有广发行业轮动、建信动力等4只主动投资基金,也有被动投资的兴业300等2只普通指数基金,还有上证龙头等2只ETF及其联接基金正在发行。此外,还有至少10只偏股基金计划今年年底前发行。
业内专家分析,这20多只偏股基金的募集规模对于基金的资金面十分重要,目前蓝筹行情中,基金若能及时补充足够的增量资金,行情有望进一步上涨,若基金资金面补充资金不足,则蓝筹行情的延续性直接受到影响。
不少公募基金经理认为,人民币升值、加息、房地产调控等大背景下,未来还有更多的"热钱"涌入A股。"加息首日大盘低开高走,就是一个信号,未来进入A股的资金会更多,现在只是开端。"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保持谨慎。一位业已离开公募前往保险的前明星基金经理接受采访时认为,"未来行情的强弱,关键看储蓄是否分流到股市,其他都是次要的。"根据中登公司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10年10月11日至10月15日当周,新增A股开户数为30.68万户,日均开户数为6.14万户,较节前一周增长4.25%;新增B股开户数为1371户,日均开户环比增长27.24%,储蓄搬家似有渐热迹象。
●基金今日率先三季报登场 季末重仓"大消费"
大成、广发、宝盈、长盛、国投瑞银等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今日率先公布三季报。统计显示,基金经理们对于未来中国经济走向存分歧,但对于流动性泛滥下的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达成高度共识。三季度末基金重仓消费类品种。
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将会持续。广发基金投资总监易阳方认为,全球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摆脱金融危机的很好办法,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就一直会推行下去。大成财富增长基金经理曹雄飞则称,未来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将加大,本币升值压力加大,外需可能环比恶化。
在此背景下 ,易阳方认为,内需将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其中一些新兴的消费领域如装修、安防、电子消费品等会出现爆发增长。而资源资产类的股票会成为市场追逐的一个焦点。
曹雄飞认为,股票市场较清晰的投资主线为抗通胀主题、人民币升值、新兴产业、结构转型等。
从基金的投资组合看,白酒、乳业、医药、以及银行保险等金融股基本垄断公募基金的三季度末的重仓股榜单。广发基金、大成基金的组合明显偏向食品饮料,长盛基金的组合中金融股占据一定位置。
●5只次新基金建仓路径曝光 钟情小盘股
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的逐渐披露,二季度末三季度初成立的博时创业成长、嘉实价值优势、东吴新创业、华安行业轮动、易方达消费行业这5只次新基金建仓情况逐渐曝光。数据显示,这些次新基金三季度比较倾向于重仓中小盘股票。
今年8月20日成立的易方达消费行业建仓中小板、创业板股票不手软。从截至10月24日已披露的三季报来看,易方达消费行业出现在7只个股的前10大流通股东之列。该基金持有股数最多的要数山煤国际,持有310.8万股,其次是动力传动和东方园林,分别持有177.8万股、150.1万股。此外,易方达消费行业偏爱新兴产业,建仓持有长盈精密、立讯精密、智飞生物、东信和平,分别持有9.5万股、38.1万股、15万股、84.99万股。
另一只较偏爱中小盘股基金是博时创业成长基金。该基金出现在3家上市公司前10大流动股东名单中,分别为浙江东方、金自天正、美克股份,分别持有649.98万股、348.3万股、649.97万股。
华安行业轮动三季度重仓买入了宝莫股份和远望谷,分别持有154.3万股、42.4万股。
而东吴新创业进入了一只地产股的前10大流动股东名单之列,该基金持有中江地产达81.1万股。
成立于今年6月7日的嘉实价值优势基金建仓也很迅速,出现在3家上市公司的前10大流通股东之列,该公司持有云内动力、广联达、海通集团,分别持有234.23万股、113.1万股、290.33万股。
而从这些次新基金的净值表现来看,嘉实价值、博时创业成长、东吴新创业表现较好,都拥有超过10%以上的收益。数据显示,这3只基金10月22日的单位净值分别为1.123元、1.133元、1.127元。
●三基金公司公布三季报:整体仓位较高 多数呈现净赎回
广发、大成、国投瑞银、长盛和宝盈等基金公司今日率先公布第三季度报告。三季度,基金整体保持较高仓位运作,整体持仓上依然偏好消费、医药、新兴产业等个股,而随着净值的止跌回升,多数偏股基金出现了净赎回局面。
从仓位上看,大成旗下基金整体保持在9成左右较高水平,广发多数股票基金仓位也在9成以上,像广发大盘和广发聚瑞的仓位超过了93%。国投瑞银旗下偏股基金仓位分化较大,最高者如国投创新仓位高达94.38%,接近满仓;而国投景气行业基金仓位仅为59.41%,不足6成。长盛和宝盈旗下基金整体仓位较低,约在8成左右。
行业配置差异较大,如三季度表现出色的大成基金减持了银行、机械等板块,而增持了家电、零售等行业,重点配置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等行业,金融股仍处于低配状态,苏宁电器、伊利股份、东阿阿胶是大成旗下多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广发基金整体重点囤兵批零贸易、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对金融地产配置比例很低,一些基金对金融地产股实行零配置。国投瑞银旗下基金行业配置较为分散,医药生物股配置相对较多。长盛基金头号重仓板块则为机械设备,旗下有多只基金持仓该板块比例在17%以上。
三季度股市触底反弹,基金净值不断回升,五家公司旗下偏股基金多数呈现净赎回状态。如大成基金除了大成景阳、大成策略和大成沪深300为净申购之外,其余9只偏股基金均为净赎回。广发基金也不例外,除了广发核心精选和广发300有小幅净申购之外,其余偏股基金份额均出现缩水。国投瑞银则只有国投稳健份额增加。长盛和宝盈旗下偏股基金则无一净申购。
基金今日率先三季报登场 季末重仓"大消费"
大成、广发、宝盈、长盛、国投瑞银等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今日率先公布三季报。统计显示,基金经理们对于未来中国经济走向存分歧,但对于流动性泛滥下的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达成高度共识。三季度末基金重仓消费类品种。
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将会持续。广发基金投资总监易阳方认为,全球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摆脱金融危机的很好办法,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就一直会推行下去。大成财富增长基金经理曹雄飞则称,未来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将加大,本币升值压力加大,外需可能环比恶化。
在此背景下 ,易阳方认为,内需将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其中一些新兴的消费领域如装修、安防、电子消费品等会出现爆发增长。而资源资产类的股票会成为市场追逐的一个焦点。
曹雄飞认为,股票市场较清晰的投资主线为抗通胀主题、人民币升值、新兴产业、结构转型等。
从基金的投资组合看,白酒、乳业、医药、以及银行保险等金融股基本垄断公募基金的三季度末的重仓股榜单。广发基金、大成基金的组合明显偏向食品饮料,长盛基金的组合中金融股占据一定位置。
●证监会调研摸底 拟打造全国性统一监管场外市场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中国证监会的一支调研组最近正在产权市场开展中国场外市场建设的调研,摸底各地场外市场的建设情况,征求产权市场人士的建议。据透露,证监会的基本想法是建立一个全国性、规范、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做到“车同轨,书同文”。
透露基本思路
来自业内的信息显示,中国证监会的一支调研组今年9月赴浙江产权交易所,调研了浙江未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平台的运营情况;10月19日,调研组又奔赴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调研深柜市场的运营情况。
调研组在调研中透露,中国证监会的基本想法是建立一个全国性、规范、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做到“车同轨,书同文”。在这个框架下具体思考一些制度性的安排问题,如监管职能和义务的界定与划分,证券监管机构与各地方政府的相互衔接,场外交易市场与公开市场的建设有哪些差异,如何在放松准入和严格监管间找到平衡点等。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12万家股份制企业,但上市的公司只有近2000家。中国经济发展如此之快,对资本市场服务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国证监会正在规划建设场外交易市场,以满足大量无法上市企业的需求;同时需要规范私募股权市场发展。
各方博弈或上演
据了解,调研组的主张获得了产权市场人士的积极响应,我国场外市场的发展有望得到较快推进;同时产权市场人士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人士认为,我国缺乏初级层次的区域性市场,低层次市场建设的发展滞后于高层次资本市场,另外缺乏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各种金融增值服务的场所,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需要发达的场外市场。在场外市场的管理和制度上,该所强调证监会负领导职责,地方证监局具体管理,这有利于基本制度统一、控制系统风险、确保市场公信力。各地产权交易机构分别作为区域性场外市场,通过全国性电子报价平台集中报价、统一估算、分开审核、分开交割等。
另有多位产权市场人士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证监会调研场外市场建设,说明经过主板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快速发展后,场外市场的建设发展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这个市场如何建设,还需要征求多方意见。
有业内人士提出,场外市场建设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布局,最终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包括是全国统一市场还是若干个区域市场,若是全国统一市场,市场放在哪个城市,交易制度如何建设等,可能涉及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博弈,因此估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不管这个市场采用何种模式,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我国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如果场外市场与目前的主板、创业板没有有机连接,那么场外市场将很难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像目前的新三板市场一样。
此前刘纪鹏教授在中国证券报发表文章认为,可以通过“条块结合”的方式,即用新三板形成连接全国科技公司的场外市场,各地产权机构建立的场外市场联网,并与新三板有机结合,建设我国场外市场体系。
各地争夺战打得正酣
目前,新三板市场接受科技公司挂牌交易,是科技公司的场外交易市场。但新三板挂牌企业,主要来自北京中关村。除了新三板外,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政策,我国很多地区也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以试点的名义,试图建立区域性的场外市场,也有个别地区希望扩张成为全国性的场外市场。
在地方版的场外市场中,要数天津股权交易所的动静最大。天交所于2008年12月26日正式运营,在首批公司挂牌交易后,天交所通过不断与多地产权交易机构合作的方式,在山东、内蒙、河北、安徽、海南等地区扩张。9月29日,湖南天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金泰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万达建安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在天交所挂牌,至此天交所市场累计挂牌企业数量已达54家,业务已经从华北、东北开拓到南方省市,建设全国场外市场的“野心”已显露无遗。
而中国证监会调研的浙江,已于今年1月宣布开展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未上市公司的存量股份可以在该平台转让交易,为这些公司股东提供流转的机会。今年7月,该平台还发布了进场企业直接融资指南,企业可以增资扩股、股东注资、并购贷款等方式融资。
调研的另一站深圳,2009年10月9日成立了区域性非公开科技企业柜台交易市场,主要为中小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包括私募融资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并称为创业板、中小企业板培育更多上市资源。
定位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在早期稍显迟疑之后,最近也加入到对场外市场的争夺当中。今年7月,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据称将于近期正式启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注册在张江高科园区内,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和张江高科出资合建。该中心希望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股权托管、股权登记、股权转让以及相关咨询服务。
重庆试图建立西部金融中心,也希望将场外市场纳入其金融体系。此外,还有武汉等多城市也都在试探之中。
●踏空私募及时纠错 重仓医药、消费品等行业
种种迹象显示,面对国庆后股票市场的股指上扬,私募基金的操盘手纷纷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有原本仓位较高者将仓位提升至满仓;有轻仓者将产品仓位迅速提升至重仓;还有私募的操盘手在顺势调整仓位中的品种配置。
第一季度在阳光私募中业绩领先的北京和聚投资总经理李泽刚表示,2010年和聚投资的仓位基本是在50%-60%,但国庆节后开始满仓操作,前三季度较好的收益率来自重仓医药、消费品等行业。
根据证券时报记者的综合采访,此前的6、7月份多数私募基金的仓位很低,仓位水平多在30%一线,三季度从整体上说,私募基金在市场反弹的初期在仓位提升上相对谨慎。例如,展博旗下产品在整个7月中仓位基本在1成以下,进入到8月后仓位才稍有提高;而龙赢富泽旗下产品在8月底保持约6成的仓位,在9月份将仓位水平提升至7成。
除去加满仓的私募外,迅速提升仓位水平至重仓的私募也不在少数。上海朱雀有关人士表示,在实际操作中,4月到5月大盘下跌时,旗下产品在仓位上没有做及时的减仓,因此导致其在净值上遭受一定的损失,但是后期还是通过仓位控制和结构调整尽量避免了下行风险。在国庆长假结束后的首周,当成长股下跌的时候,朱雀也有加仓的动作,目前的仓位水平中等偏上。另一位深圳私募基金经理也表示,他旗下的基金相对比较谨慎,加仓后也只保持着60%-70%的仓位。
同时,私募近期不仅调整仓位,也在调整品种配置。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有的私募基金医药股超配接近15%,有的甚至拿了50个点以上的医药股,但医药股涨幅太大,也不是目前市场的主流热点,这些私募基金面临调仓的问题。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一些前期追随公募基金大比例配置消费医药的私募,近日也在积极地调整之中,但调仓的方向还是存在着分歧,例如李泽刚就认为医药、商业、食品、饮料等前期有过表现的板块未来仍有机会。
●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出220亿 保险汽车券商仍受追捧
人民币升值、加息、CPI创新高三大数据合力影响上周市场,盘面上,抗通胀、原料涨价成为行情主线索,"二八分化"、"赚指数不赚钱"现象比上周明显缓解。板块方面银行、房地产、钢铁等大市值股出现调整拖累指数。与此同时,前期超跌的中小板、创业板次新股也有不俗表现,中小板指数再创历史新高。
大智慧超赢数据显示,10月18日至22日间五个交易日,大盘资金整体净流出220亿元,资金净流出板块家数与净流入板块家数比为9:1,显然部分前期获利资金已出现减持。
具体板块来看,保险股延续上周资金净流入态势,中国平安、人寿、太保一周分别净流入2.9亿元、1.9亿元及0.9亿元,合计净流入5.7亿元,但全周个股走势均呈现冲高回落。另外交通工具、券商板块资金分别净流入4.9亿元及1.6亿元。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继续提振整车及配件股,江淮汽车、宁波华翔、一汽夏利资金一周净流入超过8000万元,上海汽车、长安汽车、福田汽车、潍柴动力、中国重汽等主力明显买入,同时股价积极表现。而券商股资金则出现明显分化,华泰证券、东北证券资金分别净流入1.7亿元及1.3亿元,而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合计净流出2.1亿元。
除了以上三板块,其余板块资金上周均是净流出。节后最强势的有色金属主力逢高减持最明显,一周主力净卖出达到26.8亿元。具体个股中,包钢稀土、中色股份、山东黄金、金钼股份、西部矿业等五个股资金净流出均在2亿元以上,另有9只资金净流出超过1亿元,说明该板块盘面短期风险大增。
三季报绩优股云集的机械板块资金同样逢高减持,股价一周涨幅分别达22.85%及30.32%的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两者资金净流出8.9亿元,机械板块整体净流出18.4亿元。上周资金净流出超过10.0亿元的板块还包括,钢铁(净流出18.1亿元)、仪电仪表(净流出17.6亿元)、煤炭石油(净流出16.1亿元)、化工化纤(净流出14.3亿元)及房地产(净流出12.8亿元)、电力(净流出11.3亿元)。
随着主力资金分化,市场成交额将会萎缩,随之而来的是大市值股行情暂告一段,盘面热点将有所切换。业内人士认为,一旦资源股退潮,在局部牛市中,如华闻传媒这样有大股东注入预期题材的资产注入品种,及以上海本地股为代表的重组股后市将被市场挖掘。
●三季度基金加仓 转向信息技术、机械行业
截至10月22日,两市共有378家公司公布了三季报,其中有249家公司被基金持有,占比达到了65%,透过已知三季报的基金持股,我们可以初窥基金三季度调仓轨迹的变化。
加仓转向信息技术、机械行业
Wind数据显示,对比中报,三季度中77只股票得到了基金的重点增持,这些股票7月以来平均涨幅达到了35.38%,超过上证指数近12个百分点,显示基金的增持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其中三网融合概念股永鼎股份被华夏系6只基金集体增持,从中报基金持有315万股,增加到3377.91万股,买入达到3062.91万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为8.87%,是已披露基金增持最多的股票。
另外,增持股数超过1500万股的还有中邮、广发等7只基金重点增持的友阿股份(002277),成为消费零售的新宠。长盛、工银瑞信等6只基金买入的*ST汇通,以及汇添富、泰达宏利追捧的领先科技(000669),也都瞄准了资产重组预期。
而从增持股票的行业属性来看,信息技术行业的股票最受基金青睐,远望谷等13只股票受到增持,另外,机械行业也被基金重点增持达到11只,化工板块被基金增持股数为10只。
从机构增持明显的77只股票可以发现,基金仍然更为青睐小盘股,除了獐子岛、冠农股份外,其余个股流通市值均少于100亿。其中流通市值小于20亿的小盘股达到了41只。
而从业绩情况来看,基金的选股标准也并不符合"白马"的要求,甚至出现了领先科技、ST皇台、*ST汇通3只亏损股,而且38只股票的市盈率超过了50倍,商业零售股汉商集团甚至超过了1000倍。
但这些股票往往具备智能电网、资产重组等主题优势,且成长性往往较为突出,根据券商预测平均值,可比的70只股票预测市盈率,由2010年的平均65.35倍降到2011年的46.82倍。
创业板依然受到基金追捧
在基金的增仓股中,21只股票是基金于三季度开始大笔买入,其中12只为7月以来上市的新股,领先科技、立讯精密(002475)、国星光电(002449)中有8只基金位列公司十大流通股东,欧菲光(002456)、领先科技、国星光电中基金持股占流通盘比例超过了20%。
尽管创业板公司的高成长性受到广泛质疑,但从已公布的20家创业板公司的三季报来看,20家公司中有13家公司的十大股东有基金进驻,依然显示基金对创业板的不离不弃。其中,基金重点增持的包括银江股份等7只股票,增持幅度比较大的华仁药业、智飞生物、银江股份,增持股数分别达到了376.52万股、181.40万股、146.18万股。
●看好A股市场走势 社保险资QFII三季度齐增仓
截至22日,两市近40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报,其中包括21家创业板公司,176家中小板公司,184家主板公司(沪市84家,深市100家)。由于三季度大盘一直在2400点~2600点徘徊,所以,三季度机构的增减仓情况有较高借鉴意义。
统计显示,社保、险资、QFII都较为看好A股市场的走势,三大机构三季度都加了仓,其中社保合计加仓(含新建仓和增仓,下同)4155.23万股,保险资金合计增仓1.08亿股,QFII合计增仓3067.13万股。
QFII
三季度增仓3067万股
数据显示,三季度QFII合计增仓3067.13万股。已经公布的三季报中,QFII出现在其中21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合计持股数量为7237.08万股,以9月30日收盘计算,合计持股市值为12.19亿元。这些个股主要集中于金属材料、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等行业,而金属材料、石油化工是其建仓较多的行业。
统计显示,目前QFII重仓股普遍大幅上涨,许多QFII收益不菲。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兰花科创(600123),该股节后股价上涨44.38%,最新股价为43.69元。三季度QFII成员JF中国先驱A股基金一直持有兰花科创,最新持股市值为2亿多元,该QFII成员账面浮盈6000多万元。
险资
重金建仓资源类股
从今年7月下旬开始,国内险资大幅加仓A股,并在9月底加大手笔。公布三季报的公司中,有险资持股的公司有44家,合计持股数量为2.85亿股,持股市值53.29亿元(按三季度末收盘价估算)。其中险资于三季度新建仓的有26家,增仓的有10家,减持仅有7家。
从行业来看,险资建仓和增仓的股票集中在金属、石油、机械、电子等行业。考虑新建仓股和增仓股,险资三季度合计增仓1.08亿股。
根据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保险资金大量买进以锡业股份(000960)、昊华能源(601101)、贵研铂业(600459)等资源类个股,并且,以博瑞传播(600880)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保险资金亦增持。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资金"精确"抄底西南合成(000788),首次买入西南合成(000788)1873万股,约占该公司流通总股数的7.70%,成为目前公布三季报公司中,保险资金新持股最多的上市公司,而西南合成也正因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自上月22日起连续停牌。
社保
三季度增仓谨慎
与险资和QFII相比,社保三季度尽管加仓,但其操作显得较为谨慎。目前已披露三季报的公司中,社保现身27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其中,社保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只有11只,其中,闰土股份(002440)、星马汽车(600375)、山东药玻(600529)和滨江集团(002244)等股票社保持股比例较高。而另外4只个股社保持仓没有变化,有12只个股社保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减仓。考虑新建仓股和增仓股,社保资金三季度合计增仓3067.13万股。
●股票基金仓位攀升至87% 增仓成主流
上周基金操作未受市场震荡影响,由于股市涨幅明显仓位水平继续随之攀升,部分基金主动增仓显著。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水平已攀高至87%,对后市乐观不减,而抓住市场震荡的机会主动调整结构,是基金近期面临的主要挑战。
10月21日仓位测算数据显示,各类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主动型基金平均仓位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上升。可比主动股票基金平均仓位为87.13%,相比前期增加0.59%;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1.77%,相比前周显著上升1.83%;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74.81%,相比前周增加1.06%。测算期间沪深300指数上涨4.67%,被动增仓效应较为显著;扣除被动增仓效应后,股票型基金和配置混合型基金的主动增持均不明显,而偏股混合基金主动增持超过1%。
上周基金操作分化有所减弱,偏股方向基金以增持为主,而偏债方向基金则有不少减持。测算数据显示,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113只基金主动增仓幅度超过2%,其中23只基金主动增仓超过5%。另一方面,测算数据显示主动减持超2%的基金数量达到108只,其中32只基金主动减持幅度超过5%。
上周股市在持续快速上涨后进入调整;周二央行意外宣布加息对市场造成短暂冲击,但周三股指低开后迅速收复失地,市场强势特征得以延续。从基金的策略观点来看,基金普遍认为加息不影响后市趋势,乐观心态也体现在保持高仓位操作上。但加息信号也预示着十月初以来蓝筹强势领涨的"二八"行情未必能够延续,周期性行业的表现还受到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四季度蓝筹风格将继续展现出相对优势,但阶段性的风格轮动仍不可避免。在平均仓位已超过85%的情形下,基金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调整持仓结构;市场震荡提供了调仓的机会,但这将是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从不同基金操作来看,目前基金策略更加趋于一致;仓位超过85%的重仓基金已接近测算基金总数的一半,基金公司间的仓位策略差异也逐渐缩小。中邮、交银施罗德、建信、大成、银华等基金公司旗下偏股基金平均仓位接近或超过90%;相对而言,大型基金公司中华夏、嘉实、博时的仓位水平较轻,旗下基金仍有一定加仓空间。华宝兴业、国投瑞银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仓位较低。投资者应继续关注不同策略导致的基金业绩分化。
2010年10月25日早盘相关信息汇总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