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需要技术性限速


  自2009年中国汽车以1364万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业可谓突飞猛进,年增幅从10%左右提高到40%左右。可以预计,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将达到1700万辆,这将超过美国历史上最高水平。与此同时,随着产销的大幅提高,车企的利润也在不断提升,有消息称,今年前三季度,车企利润大幅增长。
  然而,在一派大好形势下,让人担忧的隐忧正在凸现出来,比如交通的拥堵,能源的巨额消耗,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交通状况已越来越差,机动车平均车速变得很低。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堵车已成为常事,开车的上班族反而会时常迟到。与此同时,停车难问题真是伤透了车主的脑筋,而且这一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北京交通的拥堵有目共睹,有消息称,上月的一天,北京市区有140条道路拥堵,有人在路上可以滞留四五个小时。其他城市如成都等,交通拥堵问题也到了需要治理的时候了。这种拥堵可能已经逐渐超越了大多数人忍耐的极限了。
  于是,堵车和新车销量创新高成为汽车业的热门话题。许多人士认为,需要限制大城市的私家车消费和使用,也就是说需要给中国汽车产业降降温,限限速。
  可是,有人不赞成上述观点,认为降降温,限限速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因此提出不要一谈到交通拥堵问题就拿私家车说事。
  老沈以为,强行限制汽车需求不可取,但合理的降降温,限限速是可行的,用老沈的话说是:中国汽车业需要技术性降温和限速。
  车市与股市一样,也有泡沫,每年的40%左的增长,持续下去就会有泡沫,泡沫一多就得挤泡沫。比如马路上的车一下子冒出了许多,城市的道路建设跟不上了,城市交通问题就凸现出来。这就是车市里产生的泡沫,不想挤也得挤。
  当然,不要一谈到交通拥堵问题只拿私家车说事,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为啥不限制公车? 一辆公车使用消费就顶五辆私车。
  有人说,超大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永远解决不了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能解决的。
  是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型城市能完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但想办法解决总比不解决好,起码可以起到改善的效果。据称,像首尔,已经宣布没有办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了。老沈觉得,这给中国特大型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等,敲了一个警钟,不要到了像首尔那样到了没有办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了才想着去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看来,上海的办法还是行之有效的,每月控制在七八千辆,与北京的每月四五万辆相比,可以说是效果明显。总之,要解决问题,办法总是有的。
    要这里,老沈想说两句话:一是私人购车是阻挡不住的,但在必要时需要技术性的降温和限速;二是,在降温和限速的同时,要认真做好城市的交通规划,这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