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朋友两肋插刀”释疑


“为朋友两肋插刀”释疑

 

汉语俗语:“为朋友两肋插刀”,字面意是:为了帮助朋友,在自身左右肋部各插尖刀一把。但两肋插刀等同自杀身亡,“出师未捷身先死”,还怎能再帮助朋友呢?其实,“为朋友两肋插刀”并非真的“刀插两肋”去自杀,而是强调江湖义气,为帮朋友义无反顾,甘愿承担极大牺牲。

 

“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条俗语,由“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民间传说演变而来。隋朝末年,山东好汉秦琼(字叔宝)在县衙当差。有一次,县太爷接上峰指令缉拿境内“响马”要犯,就派秦叔宝带领众捕快实施抓捕。

 

所谓“响马”,指旧时抢劫旅客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但在民间,这些聚啸山林劫富济贫的群体却被视为草莽英雄。秦琼结交的江湖朋友中,就这样的“响马”英雄。秦琼接上司抓捕令后,为搭救朋友,先派人通知“响马”朋友躲避;然后在抓捕途中,故意带领众捕快走岔道,以保护被缉拿的“响马”朋友。抓捕行动失败,秦琼为此遭牵连,险些丧命。后聚义瓦岗寨的“响马”朋友在登州城,奋力抢救秦琼,聚义瓦岗,共举义旗。隋亡后,秦琼成为唐朝开国功臣,名扬天下。

 

秦琼此举与《水浒传》宋江报信救晁盖等人为同一机杼。后来,说书艺为人歌颂秦琼当年帮助朋友脱险而故意走岔道的“千秋义举”,遂将岔道口附近的村庄称作“两肋庄”,由此产生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传说故事。后因“为朋友两肋岔道”中的“岔道”谐音“插刀”,口耳相传,以讹传讹,就演化成“为朋友两肋插刀”。

 

(据 好友 陈林森 斯路花语 博文《有趣:十个被误解的民间俗语》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