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与陌生人


    我喜欢同熟人打交道,因为它能让人轻松地应付很多事情。比方说理发,家门口有好几个理发店,第一次给我理发的师傅不错,我的习惯是,以后都找他,绝不见异思迁。哪怕又开了其他理发店,也有各种吸引人的优惠,我也懒得去做新的尝试。小区附近有不少小饭店,我如果觉得哪家不错,一般都会与老板交个朋友,以后就经常光顾他那里。附近还有一个小型的花卉批发市场,有不少摊位,其实大家卖的东西都差不多,但我只认一家,来来往往,便与老板混熟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觉得这种方式有它的好处。
    我与这些熟人打交道、买东西,从来不砍价,但是,他们肯定都会给我最便宜的价格,而且还会保质保量,绝不会以次充好。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母亲做的饭菜,你会怀疑吗?当然不会,因为,你对母亲有天然的信任。与熟人打交道,或者把不熟的人变成熟人,其实就是要建立这种信任,而且,这是互相的。我希望有良好的商品、服务,店主们希望有长期的回头客,以诚相待,省去很多猜疑、判断。如果遇到某次服务不太好,我一般也不会找回去,要人家退货,而是下次再去的时候,同他说一声,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比方说有一次我买了一盆绿植,店主说,没问题,很好养活。结果,过了一阵就不行了。以后,这个店主就经常到我家,帮我照顾绿植。
    与熟人打交道,在建立信任的基础上,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监管,一般不需要工商、物价等部门来管,顾客和卖家自己就能在商品和服务质量方面,实现自我约束和监督。与我打交道的店主,例如卖烟的、卖茶的,有时还会告诉我说:最近进货价比较贵,货也不太好,你如果不急,就先别买了,或者先少买点。这一句话就能让人感到舒服,信任不是钱能买来的。我不同他们计较,他们也不把钱放在第一位。这样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会让人觉得轻松,不用老是提防。
    当然,熟人圈子毕竟比较小,要把生意做大,光靠熟人不行。有一次我去菜市场,一个卖猪肉的摊主与我也挺熟,他对我说:今天我卖的是注水肉,您别买了,我帮你到其他摊位拿点好的。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去他的摊位。卖注水肉是个道德和信誉问题,我不能因为他照顾我,就认可他的做法。事实上,现代商业行为中,很多面对陌生人的生意,都有这种情况,熟人之间的自我约束,在陌生人那里消失了,变成能骗则骗,反正不认识。如果没有固定地点,只是一次性的,这种情况更严重。连大企业也是如此。质量检验等等,只是冷冰冰的数据,不再像熟人那样,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且,生产者还往往不吃、不使用自己的产品,隔膜更严重。
    为什么熟人、陌生人之间会有这种差别?因为现代社会太强调个人主义,追求自己的利益第一,所有的法规和制度都不是出于“将心比心”,而是没有生气的规定。违反了规定,直接的效果是钱更多。整个生产过程中,对象只是“物”和不明所以的制度。与他人的关系已经很远,或者与自己彻底没有关系。流水线把生产者都变成了机械的动物,他怎么还可能想到别人?一旦出了问题被抓住,只当是自己运气不好,而淡化了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感觉。要把生意做大,这不是坏事。但是,在把生意做大的同时,还提倡个人主义、金钱至上,这个世界就会很黑暗。
    个人主义造成每个人眼睛里、心目中只有自己,加上金钱至上,对于个人重要的只有钱。更为严重的是,个人主义的商业社会还利用熟人之间的信任,开发出一套狡诈的“传销”手段,“杀熟”也同样。美国金融危机中,也暴露出杀熟的金融骗子。它们严重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由信任而建立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荡然无存,不得不动用大量社会资源来防止个人主义的不良后果。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与自由化相结合的后果,使得制度和法律经常就只有“被违反”的价值,遵守反而吃亏。违反制度是自由,违反的结果对自己有好处。因此,在个人主义的社会里,即便是熟人,也像陌生人一样。我们不得不提心吊胆,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的警惕。自己不去害别人已经不错了,但还是生怕被别人伤害。因为个人主义说,“他人是地狱”。
    到陌生的地方旅游,几乎就等于把自己放进随时可能被欺骗的困境,所以我们常常需要熟人和朋友,哪怕是间接的介绍。只有一种情况可以除外,即,我们所到的地方,不是个人主义泛滥的地方,每个人都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他人,即便对方是陌生人。这种现象在古代社会其实非常普遍。所谓文明人到了所谓落后、野蛮的地方,经常会看到“落后、野蛮”的人们非常好客,这种好客就是一种对他人的信任。然而,当今由西方社会主导的现代化是怎么开始的?好客而信任白人的印第安人吃了大亏,好客而信任白人的黑人倒了大霉,亚洲人也一样。信奉个人主义的西方文明人,把个人主义的病菌传播到世界各地,彻底颠覆和摧毁了原本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信任。如今侵入到中国,我们的社会变得像那些“文明人”一样,我们成天生活于惊恐和疑虑之中。
    每天都接到很多陌生人热情的电话,都是推销的。我只能毫不客气地挂掉。伤害了他吗?也许。但是我知道,各种各样的推销术已经练就了推销员的厚脸皮,“把洗衣机卖到沙漠里”才是硬道理,遭几个白眼、受一点冷遇算什么?大家所面对的,都不是“人”,而是钱。所以我们会孤独,便沉湎于一些不会欺骗我们的东西,例如宠物、游戏。这样的世界并不可爱。什么时候,所有的陌生人都能像熟人一样?不知道。至少目前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值得信任的熟人、朋友,还有你们,网络世界里未曾见面的朋友,我们不至于太孤独。

 

 

相关文章: 

熟人与陌生人

百货零售业的浪漫主义消费

商品时代的热情与冷漠

成功学为何大行其道

现代社会的愚民手段

广播电台的小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