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先感谢父母还是先感谢国家的话题曾经引发社会的热烈讨论,尽管最终无法得出一个普识的结论,但留给人们有关大与小、公与私、个人与国家等的思考却是相当深远的。其实,如今80后也好,70后也罢,在赡养老人方面遇到的困扰,其实与此具有很大的共性,那就是,先孝敬父母,还是先孝敬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广大国人无不为此而感到自豪。可与此同时,一个来不得坦承的现实是,过去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低分配、低收入基础上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大家勒紧腰带孝敬国家的结果。如今,社会转型期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拿什么来赡养自己的父母,尽一个子女的孝心,即是其中一个既紧迫又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
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下,孝敬父母既是每一个子女的义务,同时无疑也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近年来,我国在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机制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但由于受国家财力、救助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政府包办的养老格局尚未具成熟条件,尽孝的责任更多地仍然落在公民个体肩上,而初次分配比重过低、收入差距过于悬殊,以及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结构性矛盾的掣肘,在421倒金字塔型的后计划生育时代,尽孝无疑成为广大平民群体的不能承受之重。
实事求是地讲,更多的80后不是没有孝心,不是他们不愿意去奉献自己的孝心,而实在是力不从心,在孝敬国家和孝敬父母之间面对着两难选择,而这种选择又往往身不由己,而必须依靠制度安排和政府的扶持。正如那位体育冠军希望政府给其父母安排工作表现出的孝心一样,每一个国民都是参与国家建设的运动员,他们在现有制度框架内拼命工作,尽管收入不高,负担较大,但大家任劳任怨,为的就是在维持生计的同时,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因而他们的内心其实也企望国家和政府能够为他们的父母养老分担更多些,尽可能解除其后顾之忧。
值得欣慰和期待的是,党和政府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并着手解决收入分配、资源共享等社会各个领域的社会不公问题,工资制度改革等相关法规的修订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民生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追求国强走向强调民富,这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养老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加之国民富裕程度的大幅提高,这既是一种政策的“尽孝”行为,也为广大民众更好地孝敬老一辈变成可能,同时,更为广大民众虔诚的孝敬国家注入越来越强劲的热情和动力。当然,知易行难,还须相关的配套改革和制度革新尽快跟进,这一天才会尽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