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消费不是洪水猛兽”


童大焕——《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10月21日

我们既然欣然享受到信贷消费的甜美果实,也就必须承受由此带来的货币增长和物价提高这个副产品。

      尽管全国多个城市都效仿北京、在房地产调控方面采取了史无前例的限购措施,但是“我口说我心”的任志强依然坚持他“谁不买房谁倒霉”、“谁不买房谁是傻瓜”的断然判断;“粮食不够吃时,用粮票来限量,但限量解决了供求平衡的问题却没有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那么是解决平衡问题重要还是吃饱肚子才是目的呢?”试图牺牲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需求来解决供求关系平衡的问题,这岂不是“伤敌八百、而自伤一千”的做法?即使一贯“很会说话”的潘石屹,这回也很肯定地说如果还没有第一套房,还是先买的好,如果是有了好几套房,才“综合考虑”一下物业税等因素。
      现实中多数人注意到了货币发行、城市化等对于房价的深刻影响,但对借贷消费模式对房价的影响却知之不多或者说注意甚少。
      在《金融的逻辑》一书作者、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看来,借贷消费模式摊平了一辈子的消费水平,提高了整个人生的总体幸福水平。美国人靠借贷推动消费、再靠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式是最好的典范。但在《金融让谁富有》一书作者、华尔街资深人士陈思进看来,华尔街提倡的信贷消费模式??“用明天的钱来圆今天的梦”,是用来欺骗民众、掠夺财富的大陷阱。只要信贷消费模式继续存在,房价就不会触底,且会带来一次次金融危机,受害者永远是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普通大众。
      陈思进认为,“用明天的钱来圆今天的梦”听上去非常诱人,但结果是人们用明天的钱来制造今天的泡沫。在信贷消费的推动下,银行通过贷款持续不断地创造货币,进而再推动信贷消费,如是循环,流动性过剩,最终形成通货膨胀。只有付出更高的代价(利息和涨价)才能换来奢侈的享受。他以杭州一套70平方米的公寓为例,1990年初售价12万元左右,普通家庭五六年省吃俭用不必借钱即能买下,而如今同一套房子至少价值200万元以上,普通家庭即便省吃俭用10多年也未必能买下。
      我个人更倾向于陈志武的观点。陈思进认为中国应该抵制信贷消费模式,重返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很遗憾,在全球都信贷化的当下,中国不可能自外于世界文明而独立发展。抵制信贷消费只能是作者的一厢情愿。我认为信贷消费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一个大家“眼见为实”的事实是,改革开放前甚至1990年代以前,中国没有信贷消费,农村宅基地免费供应,但那时农村盖得起房的人极其稀少、城市居民的居住状况也相当恶劣且官民不均。但是借助借贷机制,不到二十年时间,中国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远远超过过去四十年(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借贷制度在住房消费方面居功至伟)。即使今天仍然无法实现住房按揭消费的广大农村,新房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也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信贷消费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弊大于利,那就是贷出了超出还贷能力的款项。但这时受害的不仅仅是债务人,债权人其实也一起受害。
      陈思进谈到的无数“美国老太”在进天堂前已经搬出了大房子。我想这跟住房借贷制度无关,更多的原因是年老了住小房子更温馨、更容易收拾打理,同时可以盈出更多的现金用于即时消费。我想,只要所住的房子是易于交易、可以随时资本化的,今后中国的老年人也更倾向于住小房子。
      因此,我们既然欣然接受到借贷消费的甜美果实,那也许也就必须承受由此带来的货币增长和物价提高这个副产品。事实上,在楼市的不断调控政策下,如果较之于货币发行,十年来的房价上涨还是在“可以容忍”的范围的。2010年10月19日《证券时报》报道说,中国货币供应十年扩大450%:随着9月份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69.64万亿元,引发了业内对于未来货币泛滥的担心。经济学家们认为,过去十年M2已增长450%,继续的话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人民币大幅贬值、泡沫升腾,甚至严重的金融危机。
      一边是货币大量供应,一边是大力打压房价,岂不好比一边给汽球吹气,一边压着它不让汽球膨胀?弄不好汽球爆炸得更快。还好有红木家具、冬虫夏草、艺术品、高档翡翠乃至“黄龙玉”、文物收藏市场等等充当临时“出气口”。但那终归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当然,这里的货币超发可不仅仅是借贷制度的原因,还有外向型经济导致“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价”,以及出口换回大量美元,必须以相应人民币兑现流通,加上美元贬值等等诸多复杂原因。据悉,目前我国的M2是GDP的1.8倍,而美国只有0.6倍,日本、韩国不过是1倍左右。这与官方每年公布的百分之三四的通胀率形成巨大反差。(作者为信孚研究院研究员)


(以下是我给童大焕的简短留言。
 
大焕:你好!
 
我是《金融让谁富有》作者思进。
 
谢谢你对拙作的点评!不过,不知你看了《金融让谁富有》全书,以及我其他媒体的访谈没有?你对我的观点显然曲解,或是断章取义了。
 
我从来没有说过借贷消费本身是洪水猛兽,就像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一样,借贷消费(或“信贷消费”)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已。就像菜刀是做菜用的,但也能杀人,将金融工具演变成洪水猛兽的是人。一旦人为的放松信贷,以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来降低借贷成本,忽悠大众过度甚至滥用借贷消费,然后由华尔街再将其用衍生工具打包,就能将借贷消费演变成洪水猛兽。这次由次贷危机演变成的金融危机就是如此。在华尔街200年期间的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美国前后爆发了大大小小的135次危机,就是如此。进而综观全球几百年资本史,简直就是一部“泡沫史”,那更是如此!
  
金融市场一直是魔道相争之地,由于人性贪婪,往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好的经都会念歪,更别说资本本来就是带着原罪进入这个世界的。对于金融市场的开放,要千万小心谨慎,就像我在央视《华尔街》里面说的,一定要学会“与狼共舞”,这是我在《金融让谁富有》中的要点之一。
 
先匆匆简短回应一下,其他再聊。

 

祝秋安!
 
思进
2010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