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英雄儿好汉写进纲领,社会公平的春天在哪里?


这可以说是标准的“父亲英雄儿好汉”版本,尽管现实中类似的做法并不少见,但公开写进十年发展规划纲要的还不多。这一规划的出笼,无疑有人欢喜有人忧,喜的当然是极少数富家子弟,父贵子荣,政府认定,可以享受优待;忧的是绝大多数平民后代,因为没能修上好爹妈只能低人一等,吃别人剩下的馍。
“高层次人才”的子女是否一定都遗传父辈的高智商、高财商乃至高情商基因,学界似乎并未有确切的定论,即使果真如此,其出类拔萃也当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公平博弈而体现出来,这是一个公平社会的底线,作为政府理应主持公道,不该有丝毫偏心。赤裸裸地宣布某些人优先,某些人靠边,显然不是奉行执政为民理念的人民政府所应该做的。
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奖掖、激励人才创业创新,以进一步促进发展,初衷本身无可指责,但任何政策不应突破社会公平的底线,不能以剥夺其他人、多数人的权利、机会为代价。针对改革转型期凸显出来的社会不公现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制度革新,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海淀区却背道而驰,将明显有失公平的规划写进纲要,毫不避讳地制造新的不公,怎能不叫人倍感失望?
由此,让人联想到近期个别地方给富豪发住房补贴、经适房公务员优先等怪象,媚权、媚富,唯出身论、唯成分论现象在少数地方有所抬头,以种种冕堂皇的藉口,有意识地将优质社会资源向原本就有很多便利的权贵进一步群体集聚,致使群体差异越来越两极分化,长此以往,只能让普遍老百姓陷入迷惘和焦虑:社会公平的春天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