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闸限电与计划生育


现在是10月上旬,距离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计划所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对企业进行拉闸限电,严重影响了这些企业的生产。有些地方甚至采取停限居民用电的办法,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例如,9月2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8月以来,浙江温州部分地区强制拉闸限电以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很多企业每开工1天,就要停电2至4天。政府的规定还写明,一切损失由企业自负。由于温州工厂大多采用计件工资制,很多工人只能拿到平时三分之一的工资。
 
显然,拉闸限电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是片面追求数字指标、不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典型。类似的工作方式,在现代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1958年的“大炼钢铁”就是一个例子。1958年8月举行的“北戴河会议”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达到1070万吨,比1957年翻一番,作为1958年实现“大跃进”的主要步骤,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经突击蛮干,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并没有像1958年那样搞轰轰烈烈的“以钢为纲,大炼钢铁”运动,然而钢铁产量迅速增长。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2009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到5.68亿吨,高居世界首位。
 
再看计划生育。为了控制人口增长,中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采用了强制的行政手段,虽然把生育率降下来了,然而却造成了人口结构的恶化。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控制人口增长其实并不需要实行强制计划生育政策。事实上,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推进城市化;提高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的教育水平;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降低生育率。
 
世界上除了中国大陆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没有采取强制的行政手段,照样做到了使生育率大幅度下降。例如,韩国和我国台湾省,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生育率与中国大陆基本相同,平均一对夫妇生五、六个孩子。韩国和台湾省都没有实行强制计划生育,而是大力发展经济和教育,并宣传避孕知识。现在韩国和台湾省的生育率比中国大陆还要低一些,反而要鼓励生育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发展经济和教育是最好的避孕药。如果当初中国把推行计划生育的人力和物力改为花在提高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的教育水平方面,显然既可以降低生育率,又可以避免计划生育的负面效应。
 
要节能减排,就拉闸限电;要增加钢产量,就发动全民大炼钢铁;要控制人口增长,就采用行政手段不许人们多生孩子……这些都是无需经过大脑思考就能想出的最简单的办法。然而,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法,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拉闸限电和计划生育,都是使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都是缺乏执政智慧和执政能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