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30《投资快报》
自去年IPO新政实施以来,新股破发潮便不断出现。不仅涉及沪市主板,也涉及深市中小板,甚至于头顶高成长性“光环”的创业板,同样未能幸免。而且,无论沪市主板还是深市的中小板与创业板,新股挂牌首日即破发的并不鲜见。
本周二,宁波港(股票代码601018)在沪市挂牌交易。尽管其发行价格只有3.70元,但仅仅只用了四分钟,其发行价格便被有效“击穿”,当天收盘时报跌3.51%。除了少数中签者勉强保本出逃外,其他的投资者都被“一网打尽”,绝大多数中签者没有分享到新股的盛宴不说,反而中了“彩”。
宁波港本次发行新股20亿股,属于一只大盘股。实际上,大盘新股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破发率相当高。像中国建筑、中国北车、中国西电、农业银行、宁波港等,挂牌之后最终都“金身”难保,上市公司在大肆“圈钱”之后,留给投资者就只有“一地鸡毛”。
回首上一轮大牛市行情,“中字头”板块、“601舰队”以及其它大盘新股,哪一只不是牛气冲天?哪一只没有为中签者带来财富效应?也正是这些大盘权重股的强势上攻,才使具有市场“风向标”之称的上证指数连创新高,并创出6124点的历史高点。而今,伴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这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新股上市,为什么大盘新股的破发率明显高于中小板与创业板新股呢?股谚云:市场总是对的。大盘新股频频破发,显然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高价高市盈率发行无疑是破发的罪魁祸首。像宁波港虽然发行市盈率只有29.3倍,相对于中小板与创业板动辄40倍、50倍甚至70倍、80倍的发行市盈率明显低得多,但如果与沪市目前平均20倍左右的市盈率水平相比,又明显高估了。估值越高,破发的可能性就越大。
其次,大盘新股缺乏市场吸引力。一方面,大盘新股本身估值并不低,另一方面,由于盘子大,撬动股价需要的资金量大,在没有行情的背景下,大资金、大机构没有谁愿意用巨资去拉抬这些“巨无霸”。再加上大盘股不是市场的热点,关注的资金少,破发也就成了必然。
其三,去年下半年到今年9月份,股市基本是在一个大箱体中震荡。没有产生大的行情,只有局部行情或个股行情,再加上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这样的市场环境,也不利于大盘股的走强。更何况,近一年来,新上市大盘股几乎都变成了“套牢股”,投资者对其敬而远之进而导致破发,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尽管像农行的“绿鞋”机制、宁波港的缩减发行规模无不存在防止股价破发的嫌疑,但事实证明都是徒劳。笔者以为,要改变大盘股频频破发这一现状,降低发行价格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