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之十


原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公冶长第五》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品德:为人处事谨慎庄重,待奉君主恭敬尽职,拥育百姓多施恩惠,役使百姓合乎道义。”

现实意义:

孔子一段评论宰相的话能够传承千百年,说明其评论的意义深远。而被评论者,则是孔子儒家倡导的经典人物之一。

从四段话来看,这个宰相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好人。普通人、君主、百姓、其做法都成为君子的表率。在那样的年代,这样的宰相似乎是“过于”苛求自己了。一国之宰相,本可以居庙堂之高,享受宰相之尊优。而这位宰相能突破各种封建的禁忌,做到诚心诚意为官,似乎是一种不容易。特别是对民能够做到公平,不受到攻击,同时还能够尊崇自己的君主,那必定是大气之人。承上启下,恩惠百姓,又不失对君主的尊敬,在现代社会也是一个美谈。

在很多私人企业里面多的是老板及亲属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在国有企业,亲朋好友之间和同事之间的矛盾,管理者关系复杂等等。一个高官能够做到八面玲珑几乎是不可能,或者是很难遇到。

【子产——简介】子产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宰相,好政治家,孔子非常佩服他,说他特别有四点君子之道,不是普通的常情、德业、修养等等可比。孔子对他四个长处,在历史价值上加以评论。他说子产自己严肃得很,管理自己非常严谨,不马虎,很难得。一个人对自己最易放松,往往认为错处总是他人的,很少对自己的错失反省,而子产做得到行己也恭,实在难得。同时又事上也敬,子产做首相,对于主上非常恭敬。恭是自己内心的肃诚,敬是对人对事态度上的严谨。换言之:对上接受命令时,不只是服从,有好的意见时要提出力争。执行命令,要尽心,不只是敷衍了事。最怕的既不能令,又不受命;你要他提意见办法,他表示没有异议,你教他执行,他又呆在那里。而子产对上对下都能敬于其事。其养民也惠,他能促使经济繁荣,对于社会百姓,大家能得其所养,安定生活,对于社会有贡献,有恩惠给人民,因此老百姓感恩于他,他有命令下达时,各个服从。但是其使民也义,他又非常合理、合时、合法,人家乐意听他用,的确是大政治家的风范。所以郑国有子产才能兴起来,因为他有四点君子之道。这四点长处并不仅是政治家才应该具备,而我们不是政治家就用不着,没有这种事。如果我们拿这四点来作人处世,就是成功的一半,所谓君子之道,大有可望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