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了对手才是成功的开始


 尼康和佳能在相机市场头碰头火拼几十年都还活蹦乱跳,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碳酸饮料市场的赤手相博让围观者看得津津有味,耐克和阿迪拼着花钱让球队喜笑颜开。现在做个假设,有人撺掇吉利去打败奔驰,或是唆使联想手机去击退苹果IPHONE,你怎么看?笑话!对手都没有找对,谈何市场竞争?

尼康和佳能们无疑是成功的,成功的前提是他们知道自己是在跟谁直接竞争,然后才能作出恰当的反击。看起来都在一个市场,但未必有直接竞争关系;在战略决策中,战略群组就是描述并定义直接对手的一个管理概念:只有在产业链条中处于相同的环节,并采取相同或者相似战略的一组企业才是直接对手。比如尼康和佳能,国内那些也在生产数码相机的公司算不算尼康们的对手?当然不是:品牌内涵不同,客户群定位不同,竞争优势不同;本土企业更擅长渠道和营销,而这些跨国公司主要是靠技术优势来竞争,尽管他们的渠道能力也不差。

找到竞争对手说起来简单,实际上还是有很多老鼠在傻乎乎地给猫当陪练。比如有相当一批国内的服装公司跑到意大利,英国或者法国注册商标,然后贴到实际是在国内生产的衣服上去忽悠顾客,却不见得活得好,他们忽视了高档服装的历史积淀和品牌内涵。再比如前些年有个叫红高粱的本土餐饮连锁,非要跟麦当劳一争高下;结果还没开出几家店面,就被沉重的先期投资给拖垮了。

 

如果你是草鱼,就不要看到另一个池子鱼少非要过去,那里可能只是鲨鱼的游戏场所。先把身边的草鱼们干掉,或者成为老大,如果你有这个能力的话,也会活得很滋润,因为你找对了对手。从草鱼能变成鲨鱼吗?当然可能,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孙树杰 自由讲师 [email protected]本文分析思路源自本人培训课程《牛津新战略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