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就改--------十评取消公安分局




王大伟,
现代西方警察科学的引进者之一。比较警察研究的先行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团中央巡讲平安大使。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在《今日说法》等十几个栏目任嘉宾。著有《欧美警察科学原理》等专著三十五部。

 

1、怎么解读河南推行“撤销公安分局、做大派出所改革”的原因?

河南警务改革的第一原理是减少节点,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节点越多,上传下达的命令就会走样。这种改革后,过去从指挥中心到一线民警到达现场,过去有六个节点,现在是两个,使出警速度变快,适合于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

第二是社区警务的理论。社区警务被称为第四次警务革命,这是世界上公认的警务革命,第四次警务革命的理念是,产生犯罪的根源在社会,抑制犯罪的主力军是人民群众。社区警务的理论就是必须要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把公安机关的触角深入群众。所以改革的第二原理是要尽可能的依靠人民群众,接触人民群众。

第三个理论支点是警力下沉,过去我们由于有着三级领导体制,市局和分局领导体制就把大量的警力给占用了。我们国家一万个人力只有十一个警察,西方是万分之三十五,我们一个中国警察要干三个西方警察的活。如果我们还把相当多的警力迟滞在市局和分局的话,一线的民警的比例就更低。

新的警务机制实施后,派出所就可以把90%的警力囤积在一线。郑州的警方叫有警接警,无警巡逻。由于这样的改革,从统计数据来看,发案率同比下降7.7%,破案率同比上升10.5%;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95.5%和92.7%;还是有新的气象,这个应该肯定。



 

2、怎么评价“撤销公安分局、做大派出所改革”的改革方式?

首先第一点,这场改革的初衷是积极的,改革的目标是明确的。

第二,派出所是中国公安工作的特色之一。在世界上有派出所的国家很少,如日本等少数几个亚洲国家有派出所,欧洲大陸派国家的派出所已变异了。在世界上,另一类是海洋派国家,以英国为代表,即警察局下辖分局。派出所是中国公安工作的特色之一,又是中国警务改革的核心词,中国警务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派出所改革的成败。但是,一些派出所在人财物三个方面上都是有很大的充实空间,例如,原来小派出所几个人到十几个人,中派出所二十几个人,基层警力远远不够。同时,基层公安机关、派出所的财政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保障尚有缺口,所以警用装备、财力、物力都有缺陷。现在派出所做大做强后,显然就会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派出所去。

第三,从领导体制上来说是比较积极的。我们国家的公安机关领导体制叫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派出所归地方管理,形成大派出所以后,公安机关的条块结合上,在“条”的方面就加强了,即垂直领导。市公安局就直接加强了对各派出所一线的指挥权。现在这种改革之后,公安机关对一线的领导也增强了。 

 

3、改革有无效果的标准是什么?

国际上有两套警务评价标准,一套是客观评价标准,即以发案率和破案率为评价标准。从新乡的统计数据来看,发案率有下降、破案率有提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主观标准,即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与公众安全感的提高。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满意,让警民关系和谐,因为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区别于世界其他警察,就是我们的警察前面加了人民,改革最终的成败,人民群众有发言权。

 

4、目前来看,改革是不是成功了呢?

这个应该是有科学评估的。现在全国的公安系统改革并不是这样一种模式,比如辽源的改革,是取消派出所,把分局给做大做强。警务改革模式是多样的。河南是取消分局做大做强派出所。这种改革都是积极的探索,最终这样的评估要等好几年,比如一年、两年三年以后,这个问题总体评估才会有发言权。衷心祝福河南的警务攺革取得圆满成功。

5、改革会不会成功?

我觉得这个就是三个满意。第一是人民群众要满意。公众怎么满意,警务就怎么改。西方的理论是“满意决定警务论。”第二上级领导要满意,这个改革,无论是河南省政府,河南省党委及上级公安机关,都要满意。第三就要广大公安干警要满。

 

 

6、实行“一警多能,综合执法”。民警”一警多能”会否带来扩大警权的问题?

 

答:不会。所谓的警种只有中国有,在英文里都没有警种这个词。在西方警察一般只分为制服警察和便衣警察两种,所谓便衣警察就是CID,所谓制服警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警察。在欧美发达国家,一个警察本来就是一警多能的,不像我国分得很细,如治安警、刑警、交警等等。所以有时候跟外国人说警种,外国人还不知道。全世界的警察大多都都是一警多能。

 

7、警制改革最大的阻力与难点在哪里?

答:恐怕阻力和难点主要是在人事上。任何一个改革最后的难点就是机构和人事,这是最大的难处。比如,有报道说;现在有的干警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还有走后门托关系的。比如原来有人是在分局里面的,现在要充实到一线派出所里面去,便会有所担心。还有原来有很多分局领导、科室领导,现在要放到一线去,待遇级别等诸多问题要妥善处理好等。

 

8、河南的模式会否在全国推广?警务改革在全国是否都是一个大的趋势?

答:改革的初衷是非常好的、是非常积极的,目标是明确的,改革的效果需要细致、科学的评估。我们高兴地看到了改革试点初见成效,最终的结果还要让时间来检验。

 

9、取消分局做大派出所和取消派出所建分局,是否说明形式上的改革并不是关键所在,真正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不能这么说。这种组织机构的改革也是动作很大的改革,力度是非常大的、面是非常广的、涉及的人是多方面的,推行改革是需要有魄力的。这点必须要充分认识到。

 

说到公安工作改革的核心,必须按照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的执政理念来推行,也就是说公安机关的改革只是在新形势下执政党执政理念的一种具体延伸,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警察的绝对领导。

 

但过去积累的基本原则是要坚持的,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等等。

 

10有一种评论观点认为,警力下沉到基层,不该只看表面,应该重点看警力运用的方式,比如滥用警力的情况经常出现,如果警察权力行使的边界无限扩展,再怎么重新分配警力都是无济于事的。对此您怎么看?

答:这里面有几点。一点是人民警察的职责是什么?是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具体一点就是专政的职能和人民民主的职能,再具体一点就是打击敌人的战士和人民的公仆。

 

显然在新形势下,做人民公仆的角色和意识要不断的加强。我作为一个警察学的老师,衷心希望一线的民警在改革中要端正思想,拿出更多的精力,去服务群众、调解群众矛盾,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说到滥用警力,我觉得用“非警务活动”形容更恰当一些。所谓“非警务活动”也要正确认识,有一类确实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东西,这确实是“非警务活动”;但一些服务群众的行动就不能称之为“非警务活动”,比如说现在学校突发暴力事件,像校园袭击事件,一线警力部署到学校保护学生,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这是家长、学校、政府多方满意的。这个理念是要转变的,警察在媒体上宣传预防犯罪,这可不是非警务活动呀。警察的职责不局限于破案,即使在派出所的一线警力,打击犯罪也只是占到工作量的20%左右,80%都是在服务群众。

 

    要充分认识这次警务改革的目的与决心。因为改革刚刚开始,这就好比盖一幢楼,远远未到封顶的时候,不能评价质量的好坏。但我认为,对这种改革是大胆积极的,攺革的成果初见成效,形势喜人。最终的结果要进行科学评估,要建立科学模型,要邀请专家点评。衷心祝福河南的警务攺革取得圆满成功。在这里向战斗在一线的民警同志们致以最崇高的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