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不确定
不得不佩服那些先知先觉的人,昨天(11月9日)晚间要上调准备金率的传言在今天晚间(11月10日)得到了证实。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继10月19日央行宣布上调1年期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后再次收缩流动性的举措。
对于央行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两次出台收缩流动性举措对股市的影响,大致形成了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在通胀水平居高不下并还有可能恶化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只不过是一个信号,中国已经进入了收缩流动性通道。年末还有可能加息。这次上调准备金率是一个大利空。另一派认为,这次调高准备金率对股市等资本市场影响不大。在宏观经济回暖仍缺乏牢固基础和全球经济复杂性加剧的情况下,中国不会加快收缩流动性的步伐,还意味着利空出尽。
笔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这次上调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并不确定。还难以判断出是利空。
近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决定在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同时表示0~0.25%的基准利率区间将持续“相当长时间”。美国和中国在实施在货币问题上在实施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美国拼命地向资本市场添薪加火,而中国在泼水降温。
显然,中国上调准备金率、加息等举措是为了防止国内出现恶性通胀。但是在美国开动印钞机不断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情况下,中国的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来控制通胀就面临更多的变数。因为解决当前的通胀问题不仅仅取决于中国自身流动性状况,还取决于美国狂发货币的影响。这也大大增加了中国控制通胀的难度。当前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主要取决于美元的走势。事实上,弱势美元持续下去,中国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的对控制输入型通胀的效果可能就被抵消。另外,中国如果收缩流动性,持续地加息或上调准备金率,热钱向中国的流入会加剧。会进一步推动资产价格,形成更大的泡沫,反而助长通胀的加剧,推动股价、房价及资产品价格上涨,加息或上调准备金率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总之,在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无论是加息还是上调准备金率与否,通胀都会将是一个难题。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面临同中国相似的难题。
本质上,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的冷热分化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日、美等发达国家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货币博弈。在全球化的今天,主要经济体的金融财政政策必将影响全球经济的走势,蝴蝶效应越来越明显。 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在使用上调准备金率、加息等手段就不得不采取谨慎态度。断言中国进入进入加息通道的判断并不可靠。
因为在美国为物价上涨加了一大把火升温的情况下,中国只不过小心地泼了一勺子水。当前,美国印钞机刚刚启动,加温仍在进行中,后果还远没显现,中国股市走势还要看美国的加温程度。如果美国加温程度足够高,中国泼的一勺子水基本忽略不计。市场的流动性依然充裕,包括股价在内地商品价格也就很难得到有效控制。那么,此次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就存在着不确定性。
另外,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又是美国最大债权国之一,在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问题上不得不谨慎。至于年底是否还会加息,对决策者来说仍是一个难题。一些专家的预测仍是在猜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