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强化”中需要应对成本推升新压力——评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包括CPI在内的10月份各项经济数据。

   数据摘要: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4.7%;食品价格上涨10.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5%。1-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0%,比1-9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比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

     简要点评: 

      CPI数据同比与环比向上加速,这一数据并没有出乎市场意料之外。从物价上涨的结构来看,农产品与食品涨幅扩大,成为CPI加速的主要拉动因素。与此同时,美日等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全球大宗商品、资本品价格攀升,给我国造成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因物价短线上涨过猛,央行昨日再次上调准备金率,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目前各个方面的反应来看,我国物价温和通胀已成常态,需要坚持不懈地动用政策手段谨慎应对。

  从10月工业生产等数据来看,反映企业效益增长情况的指标工业增加值继续快速增长,但环比小幅回落,初步的理解是,虽然工业品出厂价也出现上涨,但是成本涨升压力更大,最终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小于成本上涨,从而出现增加值相对收缩;换言之,中、上游的生产成本压力并没有完全转嫁。从消费角度看,温和通胀促成消费与服务性贸易更加畅旺,而消费扩张最终也将带动上游相关的行业扩张。而中、上游成本压力的寻求释放,最近工业原材料的上涨如果持续,其向下游的传导冲动,可能成为今后通胀的新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