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用户的隐私相比计算机用户的隐私,在隐私内容方面更为宽广与复杂,实际上,有时候连互联网用户自身也说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的“隐私”。在这种情况下,谈何互联网用户的隐私保护?
在国外,计算机用户的隐私是有明确规定的,存储在计算机内部的个人信息以及使用计算机的“历史痕迹”都算用户个人的计算机“隐私”(“Privacy”)。但是,当你的计算机接入互联网之后,计算机本身成为互联网的一个“小节点”,此时,你个人也就成为互联网用户了,用户的身份变了。但是,许多人并未完全意识到这种变化。
大家知道,我们进入(登录)互联网世界就是为了享受某种特定的“服务”(“Service”)。从本质上讲,所谓“享受“某项服务就是”使用“该项服务,在这里”使用“就是”消费“的意思(注意:消费不能存储起来,以便日后再用,只能一边随时提供,一边即刻消费)。从广义上来说,这种”使用“服务的”历史痕迹“(包括所涉及到的所有通信内容)以及你的个人身份信息都是”隐私“。
我们要问,一个互联网用户应当选择什么样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简记为ISP)呢?实际上,ISP有各种类型,有正规型ISP,也有山寨型ISP,两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对于互联网用户的隐私保护水平的不同(两者存在很大的差距)。选择什么样的ISP,其中有着很大的“讲究”。废话少说,具体到腾讯和新浪这两家ISP,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对待互联网用户隐私的?
新浪已经与微软MSN(中国)结为“战略伙伴”,估计新浪ISP对待中国互联网用户隐私的保护水平与当前的国际水平差不多。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官方说法是怎样的:
“我们认为您对“服务”的使用,包括通信的内容,都属隐私。我们不会例常性地监控您的通信或泄漏您与他人通信的信息。但是因为如下原因,我们可能监控您的通信并披露我们认为有必要披露的信息,包括您的通信内容:(i) 符合法律或法律程序的要求;(ii) 确保您履行了合同;或 (iii) 保护新浪及其雇员、客户或公众的权利、财产或利益”,同时,新浪明确提醒用户,“您在发出任何有关您或您家人的个人识别信息时应十分谨慎”。(注:此段内容参照MSN中国的服务使用条款)。
由此可见,ISP有能力或手段监控互联网用户的隐私(即使用ISP服务的“历史痕迹”),但是,这是有条件的,必须满足(i)、(ii)或(iii)这三个前提之一。在世界各国,这是正规型ISP对待互联网用户隐私的保护水平。由此可见,互联网用户的隐私绝对不是谁也不许“看”一眼,ISP要与用户签订使用“合同”,规定许多“不许行为”,ISP有权、有责任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互联网用户胡乱、违法使用“服务”,那是万万不行的。在这个世界上,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
我们再来看看腾讯的服务使用条款是怎么说的。在即时通讯QQ的“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中的第3.9条款:“用户同意个人隐私信息是指那些能够对用户进行个人辨识或涉及个人通信的信息,包括下列信息: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IP地址,电子邮件地址信息。而非个人隐私信息是指用户对本软件的操作状态以及使用习惯等一些明确且客观反映在腾讯服务器端的基本记录信息和其他一切个人隐私信息范围外的普通信息。”十分明显,腾讯将互联网用户使用“QQ服务”的信息分为隐私信息和普通信息两大类别,不认为用户的操作状态和使用习惯属于用户自己的“隐私”。腾讯把互联网用户使用QQ服务所反映在腾讯服务器端的一切信息(归于所谓“普通信息”),从用户使用QQ服务的“历史痕迹”(国际标准隐私定义)中划分出去,这不符合国际惯例。说白了,腾讯可以随意侵犯互联网用户的部分核心“隐私”。由此可以看出,新浪与腾讯两家ISP对互联网用户隐私保护水平的差异。
我们要问,是腾讯不明白国际标准的“隐私”定义(范围)吗?绝对不是这样的。腾讯如此对待互联网QQ用户的隐私保护,这就是地地道道的霸权!这说明腾讯就是一个山寨大王,自己说了就要算数,是典型的山寨型ISP!如果我是QQ用户,我一定会脸红的,不如当一名新浪ISP用户呢!
说明:我本人不是新浪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