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校园文化 建设误区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
内容提要:校园文化,是学校里所独有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和系统,是学校教育的产物,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要求越来越多学子全面发展,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存在误区,片面追求升学率,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势必提到日程上来。
校园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里所独有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和系统,是学校教育的产物。对于校园文化的分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一样的分类。我们在这里倾向于把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文体活动文化四种类型,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特定的含义。校园文化应该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数年或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具有特色的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效而早已为人们所重视,各地各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倾注了很大热情,对校园文化建设所作的理论上的探讨与实践上的探索,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首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学校的周边环境,存在着大量的不良因素,亟待整理。如文化学习活动场所较少,网吧、电子游戏厅林立,并缺乏管理;非法出版物较多等。这些不良因素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授课秩序。,也为学校管理带来的一定难度。不少学生以各种理由进出这些场所,他们迷恋其中,难以自拔,家长管,老师管,学校抓,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们的存在,造成了严重危害:败坏社会风气,干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诱发违法犯罪等,因此,必须找到根治的办法。
其次,要深度认识校园文化,了解目前对校园文化的认识的几个误区:
(一)校园文化就是校园文体活动文化
有很多人把校园文化认为就是唱歌、跳舞、绘画等一些文体活动,未能将校园文化上升为塑造灵魂的高度来认识。文体活动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这种过于强调校园文体活动,而忽视其他方面文化的建设是校园文化认识的误区之一。
(二)校园文化是宣传的文化
有些人认为,建设校园文化就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美誉度,是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在他们看来,校园文化是一种宣传式的文化,再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果不用来宣传,也就不能发挥它的功效。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一个时髦词,有的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拼命地用大量资金建设校舍、做广告宣传,使学校陷入了劳民伤财的尴尬境地,进而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这种盲目宣传的建设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之二。
第三,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有
(一) 正确认识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师生文化素质、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操,由学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创造的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总和。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校园文化是“校园”的文化,它具有特定的空间范畴,也就是说,校园文化只能是某个具体“校园”的文化,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针不同,所以每个学校的校园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第二,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一种文化,是为全体师生服务的,它是为全体师生提供行动的指南,由于它的服务对象即师生不断地变换,所以校园文化也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和充实,因此校园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第三,校园文化是一种理念文化,它的落脚点是执行文化,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是要能够实施的校园文化,并不是一种口号式文化。校园文化要能够被实施并且能认真地执行,就必须要在制定文化前得到全体师生的共同理解、认同和接受。
(二)发挥老师的率先垂范的作用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老师起着主导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打下很深的烙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老师做人和做学问的基本准则。一所学校即使制定了再好的校园文化,如果老师不能认真地执行并以身作则,校园文化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做示范的榜样,同时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耐心地教导学生。如果缺乏老师的这种指导,校园文化的建设很容易偏离方向。现在很多学校都非常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比如规划校园的建筑、设备设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但是总有不少学生去破坏这种良好的环境。如果老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的话,就会纵容学生这种行为继续滋生。比如,看到学生践踏草地,看到不雅的课桌文化、厕所文化,这个时候作为老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这种不良行为,以免再次发生,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不制止的话,学生的德育价值会造成严重的遗失。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
这里的以人为本的“人”具有双层含义,既包括教职员工也包括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并不是说不要管理制度,而是在制定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的时候,关注每一位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合理要求,顾全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在实践过程中,如果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则全体教职员工也会理解并且支持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学校开展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取得良好、并且能持续发展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学校的领导抱怨学校的“人”最难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很难实施,其实更深一步去了解学校的管理就会发现,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有的学校还是把它流于形式。要做到“以人为本”,对于学校来说,最重要的是发挥教职员工和学生在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的主人翁精神,给予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广泛征求教职员工的意见。作为校长要深入到老师的工作生活当中,了解老师的所思所想,加强全体师生员工的责任管理意识。
(四)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有
在校园内开展宣传栏、读报栏,各班都办有黑板报;学校组织学生举办了文学社、记者站、广播站和小刊物;学校定期举行专题演讲会、时事报告会、革命传统教育会等,学校在重大节日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举行文艺演出活动。但在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自上而下的动起来,它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它需要全员参与,它需要与时俱进,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特点,才能建设好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1)十六大报告材料
(2) 孙家喜.学校量化管理中体现人性化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