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攸关之际,我们到底该忌讳什么?
丈夫遭遇车祸生命垂危,可就连认识的司机都不愿拉她去救丈夫,幸亏好心人相助,达坂城区西沟乡水磨沟村的农妇蔡智灵,总算是见了丈夫最后一面。 (11日乌鲁木齐在线)
http://www.wlmqwb.com/2860/2861/201011/t20101111_1468611.shtml
患难之际,出手相助,不仅是一种社会美德,也是一种公民责任,然而,面对一个垂危的生命,十多辆出租车都选择了拒绝,其中更不乏熟识者,这一幕所折射出的世故人情怎能不叫人心寒?
诚然,过去受封建迷信思想的熏陶,人们对“死人”往往比较忌讳,做生意、开车的尤其如此,这不难理解。然而,早已是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的今天了,旧观念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市场,实在是件可悲的事情。即使心理有所顾忌,但人命关天的危急时刻,这样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纵有再多借口,也只能让人看到冷漠和自私。
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更不可能都一生不遇到任何困难的矛盾,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大家彼此互助友爱,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直至舍生取义,社会也才因此而充满温暖、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说,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假若某一天,自己遇上了困难急需外力相助是,别人同样只围观不伸手,那时自己又该是怎样的心情?
因而,我们真正该忌讳的,是人性、友善和爱心的缺失。没有了这种起码应有的道德担当和责任意识,社会就只会充斥着残酷无情,人也就愧为所谓的高等动物。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