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金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


  产业集群有利于创立区域品牌。一提到家电,人们就想到顺德;一提到打火机,人们就想到温州;一提到领带,人们就想到嵊州;一提到袜子,人们就想到诸暨大唐;一提到纺织,人们就会想到浙江绍兴;一提到五金,人们就想到永康。通过这些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很清醒地看到地方经济发展中,企业利用地方产业集群效应,通过政府指导,在行业内做大的过程中,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套可操作性的成功模式。

  1、深度分工高效合作

  在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经营模式一般都是“核心能力加外包”。即每个企业都将全部资金、全部精力集中做好自己最有优势的那一点,把这一点做成全国最便宜、最好,甚至全球最便宜、最好。这一点就是本企业的核心能力。其他工作,包括其他零部件的生产、产品设计、销售等相关业务,都外包给别的专业公司完成。这样,每个产品都是众多企业核心能力的汇总。

  多年的发展,已使得中山的五金配套企业相当完善,小到一个镙丝钉,在中山北部都能找,汉信模具快速成型为企业的产品快速转型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全球最大的史丹利五金工具企业坐落在中山北部区域,为五金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据有关人士介绍,一把很常见的锁有40多个零部件,有123道工序,这些在中山的北部,都能就地完成,此外中山还有360多家包装印刷企业,这也是产品得以顺利出厂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群内部产业配套完善。

  2、快速交易节省成本

  在产业集群内,企业面对的是就近的、众多的原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因而能货比三家,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要求,更快的速度购买各种投入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各种服务,以及各种人力资源。

  3、专业市场利于产销

  其一,因为有了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专业市场,有利于企业的产品销售。

  其二,因为有了众多的专业市场,企业采购原料、辅料都比较方便,且价格很低。

  其三,这些专业市场既是产品集散地,又是信息集散地。人们在把国内外同类产品集中到这里的同时,将国内外的相关信息也集中到了这里。有了这些信息,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及时地改进花色品种,迅速地调整产品结构。企业可以不断降低成本提供了外部动力和压力。

  4、良性竞争和谐共处

  在产业集群内,同种产品不是由一家企业生产,而是由众多的企业生产,这些企业相互之间自然就会形成竞争。这种竞争都是面对面的,许多同类企业甚至是门对门,户对户。

  5、招商引资结构调整

  在研究了全国许多地方的产业发展模式后,罗百辉指出,产业集群是最好的投资环境。产业集群本身就代表着市场和商机。产业集群是一种很好的项目孵化器和企业孵化器。一些有眼光的人能不断地在这里找到投资的空白地带。正是对这些空白地带的投资,使集群的产业配套体系和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此外,在产业集群内创办企业,不仅进入成本低,退出成本也低。由于同类企业有数百家或数千家,个别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或者因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出卖,包括出卖部分资产,很容易就能找到买者,因为有许多优质企业急需要扩张,兼并和收购本地企业正是他们低成本扩张的最佳方式。不仅有利于吸引外部直接投资,同时也有利于集群内部的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

  6、诚信经营规范发展

  信用缺失是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中的一大顽症。媒体报道,“信用缺失症”造成市场交易中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到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在信用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区域性产业集群是降低交易成本,避免缺信损失的有效措施。

  区域性产业集中,同一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众多企业集中在同一个城市,彼此之间知根知底,无论拖欠、造假还是逃债,坑害的不是外地人,都是本乡本土的人。某人一旦有坑人的行为,此等信息会立即在当地传开,他在本地就很难立足。

  再者,由于买者与卖者之间相隔很近,买者拿走产品不付钱,卖者卖假货,讨债和退货的成本很低。你赖帐,我可以天天到你家去讨,不用乘飞机,不用住宾馆,花十分钟、八分钟就可以讨一次。

  在产业集群内,各企业的老板本来就相互熟悉,有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长期的业务交往,更进一步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信任,人与人之间因地缘、亲缘再加上商缘,结成了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的友情网,企业之间交易活动正是在这种友情网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之间一般不会发生造假、欺诈、恶意拖欠等失信现象。

  7、创新学习型组织

  在产业集群所在地,由于国内外的用户、经销商、供应商都汇集于此,各种最新的市场信息、产品信息和技术信息也在此汇集,而这些都将是创新的源头。加上集群内部各种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促使创新的思想碰撞的机会更多。另外,集群内部的竞争以及企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也使得企业的学习的愿望更加强烈,同时也使学习的成本降低了,更容易产生学习效应。

  这里,集群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比如在中山市华帝、樱雪、长青、固力、华锋、圣雅伦等知名企业和品牌的带动作用巨大,成为其他企业就近学习的榜样,带动了当地的整个行业的创新。

  8、区域品牌规模效应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不仅产品需要品牌,企业需要品牌,就是一个城市,一个县也需要品牌。产品的品牌表明产品独特的性能和质量,区域品牌则表明区域的产业优势和产品特点。

  正如品牌影响力大的产品能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一样,品牌影响力大的区域能吸引更多的经销店、供应商、投资者以及各类人才。目前中国的各大五金制品产业基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上下游产业的繁荣,对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十分有利。

  产业集群有利于创立区域品牌。一提到家电,人们就想到顺德;一提到打火机,人们就想到温州;一提到领带,人们就想到嵊州;一提到袜子,人们就想到诸暨大唐;一提到纺织,人们就会想到浙江绍兴;一提到五金,人们就想到永康。通过这些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很清醒地看到地方经济发展中,企业利用地方产业集群效应,通过政府指导,在行业内做大的过程中,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套可操作性的成功模式。

  2010年6月2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在北京发布了2010年(第七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201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总价值为42634.54亿,平均每个品牌价值为85.27亿。今年入选品牌的最低价值已从去年的8.01亿人民币上升到了9.19亿人民币。从经济竞争力来看,一个区域的竞争实力,主要取决于其比较优势,品牌效益直接影响着地区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发展。从《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地区分布来看,北京有95个入选,名列第一;广东有86个入选,位居第二;浙江和上海均有44个入选,并列第三名。

  五金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不仅能加快行业品牌的崛起、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五金产业集群的高度发展,往往会带动地区与五金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北仑模具支撑整个北仑经济的发展

  模具作为核心行业,有力地支撑着并带动着北仑区的支柱产业,塑料工业85%、小五金80%、电器90%的零部件需要模具加工,服装8%、汽配60%、小家电和文具95%以上的零部件都需要模具来生产。模具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上游产品注塑机、压铸机的发展,促进了下游产品如塑料制品、汽配件、电器、五金、家电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模具产业加速了这些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并不断促进相关行业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带来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永康五金助推整个永康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

  目前,永康的汽车产业已经形成整车、零部件、关联产品等三大板块,此成果跟永康五金产业的发展分不开。一是永康产业关联度高。在设备上有良好的基础。永康市生产各类五金件的设备,如数控机床、亚组机、冲压车床等,要生产汽配产品,不少是现成可用的。二是工艺和人才基础。永康市五金产业与汽车产业非常接近,如电动车、摩托车、沙滩车等工艺,要转型较快,如果转过来生产汽配,部分模具改一下,产业工人培训一下就行。此外,发达的五金制造业、享誉中外的五金大市场等,都为汽配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政府的决策者来说,要想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点带面”扶持重点五金企业;对于五金相关生产企业的生产者来说,要想取得企业的发展,除去正确的经营理念以外,借助五金产地的优良资源,节约成本获得共赢。

  西部大开发战略 12省市受益

  前不久,“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新的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这将是中国为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难题而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再次向外界释放出开发西部的重大利好。尽管没有透露新政策的具体措施,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政策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减弱。”

  据罗百辉介绍,中国目前是世界上五金机电产量最大的国家,但80%以上的五金机电企业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从全国113个比较专业的五金机电市场区域分布来看,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占比率高达60%,西部大开发战略涉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这一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逾七成,人口约占三成,但上世纪末西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东部的40%。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这就意味着西部的五金机电行业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五金机电行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有重大关联的大行业,涵盖了各个产业发展所需,一直以来被称为“黄金产业”。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煤炭、石化、钢铁、汽车、房地产、建材、机械、电子等一批以重工业为基础的高增长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必将构成五金机电行业巨大的市场需求。

  罗百辉表示,中央作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吹响了西部新一轮全面开发、开放的前进号角,西部地区又迎来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黄金阶段,为西部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重庆、四川等12省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深化,国外资本犹如潮水般涌进国门。这其间,我们在借用外资支撑我们产业营运的同时,在整个的经营思想与思路上也有了较大改进。“与狼共舞”的30年里,我们重新回头审视走过的路,资本的劣势下,资源的存在已成为我们唯一的优势。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现在与未来,受硬件与软件的因素,中国民族产业的新一轮的资本扩充、产品更新、渠道精耕、品牌提升会促使整个民族产业不断升级,继而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由品牌到名牌的全面转变,这些的转变将为中国品牌的发展起到良好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