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性购车拷问政府“暗箱”决策


恐慌性购车拷问政府“暗箱”决策

文/赤脚远足

 

近日,北京要通过“摇号上牌”方式控制机动车保有量过快增长的传闻日盛,由此导致消费者恐慌性购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笔者身边的亲戚朋友中,在私下里向笔者打听这一政策“真实性到底有几成”的不在少数,当我告诉他们“据说有这种说法”是,他们大多无奈的感叹一句:那就趁早买一辆吧。

 

当车牌也成为像房产一样的稀缺资源时,民众的恐慌性心里可想而知。在严格控制私家车增长的上海,一幅车牌动辄数万元的拍卖价格,让普通百姓对购车欲望“欲言又止”。笔者的一位大学同学,就因为老板答应送她一个旧车车牌,就以此为由张口向她老爸索要10万元“赞助费”立马买了辆车,买完她还跟我说“捡了个大便宜”。

 

也许,过不了多久,在北京开始实行严格限制机动车上牌数量的政策后,一辆带“吉祥”车牌的破夏利可能卖出奔驰的价格来也未尝不是正常不过的事,因为那时车牌本来就是稀缺资源,一幅寓意吉祥如意的好车牌当然就是“稀缺中的稀缺”啦。只是让人嘘唏的是,这种稀缺竟然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虽然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尚未正式宣布是否会采取限制新车上牌的措施,但是在消费者心中恐慌性购车的意向已经开始蔓延,并且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当笔者遭遇第一个人问“是否需要做出提前购车决定”时,笔者尚不在意,但是很快,第二个、第三个乃至第N个这样的问题开始出现了,这让我感到颇为惊诧:难道谣言真有这么厉害???

 

某市场调研机构与某门户网站所作的一项网络民调显示,有接近5成的被调查者在“如何应对北京市限牌购车的政策”这一问题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政策出台前赶紧出手”的答案。

 

很显然,这是让汽车经销商们哭笑不得的结果。

 

一方面,因为临近年底,本来还为能否达成年终销量目标拿到厂家返点发愁呢,一则谣言帮大多数经销商解了围,而且短期内刚性需求暴增,新车价格不降反升;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北京车市规模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政府限牌购车的政策一旦出台,因消费需求抑制(尤其是小排量经济型车)车市规模萎缩是不争的事实,则意味着未来几年经销商都要做好过苦日子的长远打算。

 

与据一位长期与北京经销商打交道的媒体同仁介绍,有精明的经销商已经嗅到了消费者这样的恐慌性购车需求,遂决定大肆向企业下订单,并且赶在年底之前将大部分新车都开往车管所上牌。这样一来,来年开春别的商家都在为如何买一辆不能上牌的车而发愁时,早做准备的经销商就可以直接将去年就上了牌的新车“高价”卖给想买车却苦于没法上牌的消费者。

 

在拷问政府决策是否真正做得公开透明之前,任何指责经销商“趁火打劫”“无奸不商”的言辞都是苍白无力的,毕竟,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让经销商“有空子可钻”趁机敲消费者竹杠的,不是商家追逐利润的本性使然,而是政策本身存在漏洞,限牌购车这种政策从源头上看,是没有办法完全杜绝部分人士以此作为权力寻租、牟取暴利的手段的,就因为它让车牌从一张铁皮变成了稀缺资源。

 

在此,笔者要替那些被谣言催逼着赶紧买车的消费者(可能他们是无辜的)呼吁一下,到底“限不限牌”还是请决策部门出来说句话吧。照理说,这样的表态是你们分内的工作,为什么不能给老百姓一个明明白白的答案呢?(注:博主观点仅代表一家之言,欢迎拍砖但是请文明用语,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