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CPI创25个月来新高:同比上涨4.4%,这与年初全国两会上“保3”的目标越差越大。其中食品和居住是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贡献了74%,居住类价格上涨4.9%,为CPI贡献了16.6%。
10月份本是收获的季节,蔬菜、水果大量上市,价格应该有所回落,但食品价格为什么反而上涨这么多?
商务部在通报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大蒜、生姜批发价格同比上涨九成左右时,谈到耐储存农产品遭到炒作,是被人为推高价格。
而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则分析说,除了目前大家所谈论的成本推动和流动性比较充足之外,还有两个原因比较大,一个是来自于国外农产品涨价以及大宗商品涨价对国内的影响,尤其是三季度以后,国外的流动性进一步推升了价格。第二个因素就是自然灾害仍然多发,例如10月份海南发洪灾,海南是很重要的蔬菜供给地,这些地区对今年10月份食品价格上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就有点怪了,我国又不是农产品资源稀缺,要抑仗国外吃饭。海南发洪灾,全国还是好收成呀!再说,天府之国的四川也是农业大省,猪肉、蔬菜经常调往外省市,怎么现在也大幅涨价了呢?还有,香港农业资源及近于零,现在深港物价倒挂:深圳主妇要跑香港去买蔬菜水果打酱油,这又做何解释?
显然国家统计局无法自圆其说,这时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又做解释是,这轮物价上涨不是因为短缺引起的,除了蔬菜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原因外,是流动性过剩引起的。啥叫“流动性过剩”?现在所谓流动性过剩就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经济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造成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一种说法是来自于我国不断推升的贸易顺差,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这就造成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另一种说法是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尤其是石油、棉花、糖涨得很厉害。在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热钱炒作的因素不可忽视。
普通百姓不管你们怎样扯皮似地解释或忽悠,他们只认一个“理”:如果发生了天灾,我们勒紧裤腰带,忍饥挨饿都认了,但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点,食用油库存也较为充裕的情况下,CPI一个劲地猛涨,不是人为推高又是什么?
人民网记者报道:目前,国家发改委等宏观管理部门正密切关注国内物价形势的变化。“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麻痹,特别是对于农产品,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食品的价格,要高度关注。”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
光“高度关注”不行,需要亟待采取稳价降价措施,我们期待着。
到底是谁推高农产品价格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