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评论:中医针灸申遗成功之后,怎么办


   我在央广的评论中,首先肯定了世界遗产对中医的“正名”,今后名正言顺地展开面向世界的系统传播,其次,申遗之后怎么做,我也提出了一些想法。

 

   节目文字实录:

 

   中广网北京11月18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11月16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对于中国传统医学来说是一项重大喜讯。如何在认可的基础上弘扬发展中国的国粹医学?文化学者裴钰作如下点评。

  问题一:中国传统医学得到认可,这将对中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具体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裴钰:两个字——正名。古语叫"名不正,言不顺",中医在文化上的意义,国内自民国以来长期存在一种争议,在国外的传播也存在很多问题,因为你在国内就有争议。现在终于得到“正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医给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荣名号,这对中医来说,是一个走出去的机遇。实际上现在中医在日本、韩国都有一定传播,但系统的、标准化的、科学化的整体传播体系在世界范围还没有。这次中医针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这么一个发展的机遇、走出去的机遇

 

 

  问题二:庆贺的同时,对于针灸未来的发展是否该有更高的要求?   

  裴钰:三句话——理论体系要科学,具体实践要标准,产业发展要规范。什么叫科学?我们讲中医的理论要符合当代的科技的标准,比如重逻辑、重试验,不能说一个中医一个方子,这是不可能的。具体实践要标准,具体到中医实践里要有一个客观的一整套的体系,比如培训的体系,中医医师的培训、中医医师的培养,中医医师行医的客观标准,整个系统的标准化过去我们没有。

    产业发展要规范,举个例子来讲,现在的中医药市场、中草药市场包括针灸市场,价格是快速上涨的趋势。但这种上涨是不是很正常呢?现在的市场还处于无序的状态。现在申遗成功了,给我们这个机遇,我们就要在这个产业发展上要进一步规范起来,应该在法制化和市场化的原则上,进一步培育和完善中草药市场、针灸市场,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格外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