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能源价格,并逐步使其走向市场化
俄罗斯从2005年起就已陆续提高了对独联体国家的天然气供应价格,从2006年起,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开始对其所有客户国实行天然气市场价,其中包括前苏联国家。白俄罗斯最初不在涨价的国家之列。到了4月份,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向白方提出涨价要求,被白方定性为“蓄意敲诈”[1]。近年来,俄罗斯和一些周边国家之间的能源磨擦屡屡发生,基本上都是以俄罗斯大幅提高能源价格为开端。俄罗斯这种做法,与本国经济政策密切相关。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争端,就闹得沸沸扬扬,俄罗斯一度中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经过协商,俄罗斯成功将出口到乌克兰的天然其价格从每千立方米50美元提到了230美元。随后,俄罗斯又分别大幅提高了向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亚美尼亚等国家出口天然气的价格。长久以来,俄罗斯对周边很多国家,特别是独联体国家一直推行能源价格优惠政策。但近年来,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的提速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系,对能源出口收入的依靠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以前那种“慷慨”的能源政策不能维持多久。此外,在俄罗斯和世贸组织的谈判之中,能源价格市场化也是重要的准入条件之一,俄罗斯认为,对这些国家能源供应价格进行调整,是走向市场化的必然。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对此表示,“根据指令为合作伙伴定价的那段时间已经成为过去,现在一切都由市场决定。”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发布的《俄罗斯2007年至2009年社会经济发展预测》表明,俄罗斯2009年的天然气开采量将增至705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俄罗斯对天然气市场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俄罗斯的邻国甚至包括俄罗斯本国居民都将接受市场化的能源价格。得益于此,在2006年的最后一天,俄罗斯成功迫使白俄罗斯接受了每千立方米100美元的进口价格(原价为46.68美元)[2]。
目前,俄石油产品占国际商品交易所总交易量的约1/4,但售卖方式相当陈旧,事实上是通过西方交易所出售的。不仅如此,俄罗斯还缺少透明的出口石油定价机制。目前,俄产的乌拉尔原油价格并非由交易所的各笔交易决定,而是与布伦特原油的价格捆绑起来:布伦特原油的价格减去“折扣”额,才是乌拉尔原油的价格。目前的“折扣”额为5-7美元,这显然压低了俄产原油的价格。因为依附于布伦特原油,俄罗斯无法决定本国石油出口的市场价格,也就不能对全球能源价格的形成产生影响。这种局面与俄罗斯碳氢原料在国际市场上日趋重要的地位不相称。与此同时,俄罗斯经济还极易受到全球能源价格变化的影响。事实上,石油价格的波动已成为导致俄经济动荡的最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强化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中领头羊的形象,也为了确保本国经济的稳定,俄罗斯需要具备影响石油价格形成的能力。就成立国产能源交易所的问题,俄国内已讨论了数年,甚至连普京也建议设立用卢布结算的商品交易所。他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自2006年夏天起,俄罗斯商品原料交易所便开始进行乌拉尔原油的期货交易。如今,它终于能够正式进行包括柴油在内的石油产品的期货交易了。今后,俄商品原料交易所将进一步扩大交易商品的门类,航油、汽油和重油等也将进行期货交易。此外,乌拉尔原油仍然与其他交易平台的指数挂钩,要想获得公平的市场价格尚需时日。然而,柴油供应长期合同开始交易,意味着俄罗斯朝建立以卢布结算的石油及石油产品交易所又迈出了一步[3]。在国内俄罗斯政府也正致力于天然气和电力市场的自由化,俄罗斯总理已签署法令:自2011年起取消对天然气价格管制。这样一来,针对国内所有非居民用户的天然气价格应上涨约两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完全支持自由化主张,因为这将给他们带来巨额的收入。2007年2月20日,俄罗斯商品原料交易所首次进行石油产品期货合同交易。这是俄罗斯在石油及石油产品交易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它距离俄石油价格由本国交易所决定的愿望还比较遥远。石油及其产品的交易对俄罗斯而言十分必要,但不久前,俄罗斯还没有交易所从事该业务。另据莫斯科2007年12月7日消息俄罗斯圣彼得堡交易所发出公告称,该交易所同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签署了有关石油和石油产品采购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计划于2008年2月1日开始在交易所进行油品竞价交易。国家定购商(国防部和农业部)将通过交易所购买25%的国家燃料订货。俄罗斯能源部拟计划于2008年提议调整天然气贸易法规,以加速天然气市场自由化进程。
中俄有关天然气价格的新一轮会谈于2008年春开始“俄罗斯有关对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谈判应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俄罗斯总统普京接班人梅德维杰夫在上任前阐述其未来施政纲领时表示。梅德维杰夫还强调说:“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应当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并确定天然气价格。”与此呼应的是,俄罗斯最大能源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日前对外界透露,中俄有关天然气价格的新一轮会谈将于近期开始。据俄石油天然气网2008年2月20日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对外经济活动司副司长马耀列茨日前在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称,该公司今后向东方的供气价格至少不会低于向欧洲的现行供应价格。据悉,从2007年第4季度起,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对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价格为每千立方米300美元。马耀列茨指出,几年前当俄罗斯对欧洲的供气价格为每千立方米230美元时,中方的报价仅为90美元。即使现在,双方在此问题上的立场仍变化不大。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已经几次推翻中方的天然气报价,因此致使会谈拖延至今。不过马耀列茨认为,中国今后对天然气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因此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有理由相信,他们有能力说服中方,至少以供应给哈萨克斯坦那样的价格签署协议。另据俄塔社日前披露,曾有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经过权衡已重新作出决定,并很快将在中国香港或者新加坡上市。该公司认为上证所手续繁杂,对该公司而言似乎并不合适。俄罗斯政策分析中心专家阿布扎罗夫也认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主意的改变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办理手续复杂有关[4]。不过,俄罗斯“开放”金融集团分析处主任玛丽尼科娃认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目前并没有一个在亚洲交易所上市的明确思路。何况在上证所上市限制颇多,但在香港上市就要简单得多。该公司最后选择在上海上市也不是没有可能。这可能与政治原因有关,因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或许可以通过此种方式解决与中方悬而不决的天然气价格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