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高盛的嘴脸”在本次行情中暴露的无疑。
狗蛋回想起高盛在中国市场中的表现:
1、2007年10月,中石油(601857 )上市时,高盛会同瑞银,联合唱多,推出601857因石油短缺,未来股价将在100元左右。601857 上市后,成为了套死无数投资人的血案。
2、2010年4月,高盛提出“4月底抄底中国”的观点,致使无数人在此经受熊市的洗礼。
3、11月12日,在全球大多数股市连创新高后,中国股市的牛市刚刚成立,高盛却以给客户的“隐秘邮件”方式,建议沽空中国股票。
而“隐秘邮件”,却刻意向外界释放,其最终目的昭然。
据说,高盛在10月末,刚刚发表了《2011年前景:增长的堡垒》一文,积极看好2011年中国前景。
据说,“高盛+瑞银”是索罗斯的伙伴。
据港媒报道,目前约有6500亿港元屯兵香港,伺机进入内地,其中就包括了携90亿美元卷土重来的索罗斯。
而“高盛+瑞银”此时出局看空A股的报告,并称应全面退出A股市场,同时做空股指,制造恐慌,导致暴跌,借此全力做空、打压指数,从而为索罗斯的资金参与中国股市带来了机遇。
而高仓位下的中国内地机构,面对外界的压力,惊慌失措,疯狂杀跌,无疑也成为了帮凶。
有职业人士总结高盛的赚钱秘诀------就是欺骗。
摘录有关报道。
1、高盛狂赚海普瑞 66.6亿
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第三大股东为GSPharma,持有公司4500万股,占公司股份的12.5%。GSPharman为GSDirect旗下全资子公司,而GSDirect系GSGroup(下称高盛)的全资子公司。
2007年9月3日,GSPharma投资491万美元,成为海普瑞的第三大股东,持有海普瑞药业1125万股,占有12.5%的股权。GSPharman对海普瑞的投资全部来自其母公司的自有资金。
2009年,海普瑞利用2.7亿元未分配利润进行扩股,总股本由原来的9000万股扩至36000万股。GSPharma持有的股份也相应扩至原来的4倍,达到4500万股。以148元发行价计算,GSPharma持有的股份账面价值高达66.6亿元,获利超过93倍。
招股说明书显示,高盛在目前的6个股东当中,承诺持有的时间最短,只有12个月。由此可见,此笔买卖高盛实在做得划算。
2、诱拐中国企业。
运用自己在国际金融界权威投行的地位,利用中国企业缺乏金融专业知识的弱点,通过信息披露、制造概念、诱人上当并从中获利是高盛在中国最擅长的手法,而且屡试不败。
唱空中国银行业并趁机杀入是高盛在中国走的一着险棋。在中国国有银行2004年改制的时候,高盛相继发表报告,诋毁中国的国有银行,称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率接近40%,是亚洲之最糟糕者。
但结果是高盛等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收购了中国银行上市的股权,仅在工商银行上市,高盛就通过入股该行四年获利近120亿美元。
在资源期货市场精心设局与中国企业对赌是高盛频繁玩弄的小把戏。
在高盛新加坡杰润公司的悉心指导下,中航油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大量卖出原油的看涨期权,之后又不断补仓,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2004年1月,中航油与交易对手高盛签署了重组协议,根据协议,中航油在平仓后,买进了更大的卖出期权。但自2004年1月签署重组协议至当年6月,油价并未如中航油预期下跌,反而一涨再涨。而在此期间,高盛则积极做多国际油价,结果在中航油巨亏40多亿元而不得已进行公司债务重组时,杰润公司居然以中航油的重要债权人之一出现。
除了撂倒中航油之外,在中国远洋 、深南电、南方航空 、东方航空 、中国国航等海外期货交易所发生的损失中,均离不开高盛这只“黑手”。
3、违规“潜伏”发大财。
通过各种灰暗的渠道入股中国企业或者利用上市增发的时机低成本获得投资标的,然后在二级市场寻求最佳时机大量套现,让高盛在中国赚得盆满钵盈。
潜入西部矿业可以看作高盛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暗渡陈仓的一个代表性版本。
2006年7月,高盛以每股3元的价格从西部矿业前股东东风实业公司受让3205万股,而经过了次年的转增和送红股后,高盛持有西部矿业的股权猛增至1.923亿股。
观察人士注意到,东风实业作为西部矿业首次定向增发时的9家投资者之一,该公司以每股3元的价格认购了3250万股,但在西部矿业上市前夜仍按原价一分不赚地悉数转给高盛,因此,东风实业公司是否为高盛完全控制的影子公司就值得怀疑。自然,高盛从西部矿业身上抽取的利润远超于人们的想象。
2009年3月5日,高盛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出售所持西部矿业公司5%的股份,有业内人士测算,在享受西部矿业现金支付股利和超大比例送转增股后,高盛每股投资成本仅为0.34元。
以减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计算,单单西部矿业5%股权减持就已全部回收投资,且取得了投资回报高达974.3%的惊人暴利。
重要的是,高盛大规模减持之时,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和A股市场雪崩的危局关头。
引人深思的是,高盛险恶的投资行为还不止发生在西部矿业身上,近期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双汇发展亦与高盛有染。
资料显示,自2004年高盛控股双汇发展后,双汇连续四年分红超过利润的60%,高盛在投资不到3年的时间内就获利240%,而蹊跷的是,高盛早在2007年就曾大幅减持股份,但双汇发展直至2009年12月才对外发布澄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