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来,国产卷烟“重金属门”继续发酵。一些报道将此称为“烟草界‘三聚氰胺事件’”;另有报道则认为,这是外资香烟抢滩中国市场的一个烟雾弹。日前,该论文研究小组成员李强接受访问时否认了“助外烟抢市场”的说法,称研究只与健康有关。李强还披露,下一步的目标是焦油含量。他认为,烟盒上列出焦油是在误导公众,使吸烟者认为低焦油卷烟是安全的。(《京华时报》11月1日)
“重金属超标”事件余波未了,紧接着,又是“焦油含量误导”事件,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产卷烟或将再度焦头烂额。与重金属相比,烟草的焦油含量同样是人体健康的一大威胁。此前,还可以祭起保护民族工业的大旗,指责研究小组拿外国的标准衡量国产卷烟,颇有助力外烟抢滩国内市场的嫌疑。这一回,当一场焦油危机很快就要呈现出来的时候,不知道主管部门、烟草企业又将如何应对?
再提保护民族工业的议题,不免陈词滥调,让人不得要领。很简单,在”重金属超标“、“焦油含量超高”这些个问题上,首先是求真的问题,然后才是根据真实事实的表态问题。重金属是不是超标?焦油含量是不是在误导公众?这些问题只要拿出相应的数据和事实来即可明了。主管部门仅仅宣称重金属含量目前尚无国际标准云云,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以此类推,接下来,主管部门是不是接着回应焦油含量目前亦没有国际标准?
此前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13种卷烟所含铅、砷、镉等重金属要比加拿大高太多,这个事实国内主管部门也并没有否认,也没有拿出新的权威数据以正视听。既然无法否认数据的真实性,那就应该有切实的应对之策,或是要求企业改进工艺降低重金属含量,或是对国民承认这个事实,这才是对国民健康的负责任的态度。回避基本事实,而只是一味指责对方的动机,很难讲主管部门是在保护烟民的利益还是在维护企业的利益。
国内一些企业何以一遇到信任危机总是首先怀疑人家的动机?似乎只要一戴上民族工业的帽子,就可以掩盖其产品本身的缺陷,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继续招摇过市。这实在是一种深刻的误解,也是对国民的一种爱国要挟。
事实上,公众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被烟草企业倡导的“爱国”字眼迷惑。这些年来,公众看见了太多的民族企业祸害国民的事件,很有一些动辄就爱扯起民族大旗的企业,不过是急功近利、罔顾法律和道德的无良企业。国民当然要爱国,但是,国民的爱国与其拒斥无良企业、缺德产品的行为并不矛盾。烟草行业、烟草主管部门如果真的希望国民热爱国产卷烟,那就应该勇敢披露卷烟成分,多公布一些基本的数据,用事实来说话,来粉碎这个“阴谋”。而不是讳莫如深,只是强调别人有商业阴谋。
长期以来,烟草行业形成的暴利,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包括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在内的强大利益集团。在这个利益集团的主导之下,控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连卷烟基本成分的公布都并不是十分顺畅。这一点,从”重金属门“能够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即可看得出来,公众确实存在着严重的信息饥渴。而公众的知情权之所以长期被遮蔽,其间固然有企业的逐利原因,更多的却是主管部门的主动行为所致。
有鉴于此,我们真诚的希望,这一次,在焦油问题上,公众需要真相。国内烟草企业、有关部门不要再摆出一幅“外烟抢滩中国市场”的可怜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