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栋
说到“排忧解难”,人们就想到人民政府要为群众排忧解难。这对不对呢?主流方向是对的。因为,政府有公权力,有人才、财力、物力,政府有能力、有条件为群众排除万难。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应该多为群众排忧解难。
但是,近期遇到乌鲁木齐市政府处理的两件事,使我形成了另一个观点:排忧解难,不是政府为群众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一件事,因为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10家企业享受到了乌鲁木齐市首次发放的51万多元社保补贴。(10月30日新疆新闻在线网)
新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是一件关乎千家万户民生的大事,但是实施起来多不容易。经济技术开发区10家企业,有的是刚刚落地的新办企业,克服自身困难,尽量吸纳本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为消除“零就业家庭”作贡献,稳定了社会,为政府解了难。政府想到新办企业资金困难,就主动向企业发放社保补贴,使企业顺利启动。这就是人们说的,鱼帮鱼,水帮水,政府、企业实现了双赢。
再一件事,从10月13号乌鲁木齐市建委向社会征集缓解交通拥堵的建议,乌鲁木齐市民积极建言献策,截止目前已经征集到各类建议上百条,部分建议已采纳实施。(11月1日天山网)
新疆首府交通拥堵,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市民,出行都不方便,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和市民生活,当然主要责任在政府。政府要为市民出行畅通“排忧解难”,通过向社会征集缓解交通拥堵的建议,市民积极建议提方案,是在为政府“排忧解难”。这样,政府与市民就形成缓解首府交通拥堵的合力。事实上,政府采纳并实施的交通节点改造,就有可能起到畅通交通的良好效果。
政府与群众双向“排忧解难”,就化解了遇到困难时政府与群众相互埋怨。人民政府为人民,人民群众帮政府,围绕共同是目标,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就实行了1+1›2。
想到战争年代,老百姓送儿参军,推着独轮车支前。因为,他们懂得不是我去帮人民军队打敌人,而是为了自身求解放。如今,人民政府千方百计解决民生大计,遇到了困难,群众真心实意去支持,也是为了早日克服困难,使全社会都从困难中走出来,过上更加安定、更加富裕的生活。因此,把政府与群众双向“排忧解难”作为工作思路,是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