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方动态 101101


上海医药:内生增长稳定,外延扩张加速

机构:国泰君安

研究员:易镜明

评级:增持

盈利预计:预计2010、2011年EPS为0.71元,0.91元

主要观点:

1.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实现营业收入278.93元,同比增长19.2%,实现营业利润16.3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05亿元,比上年同期扣除联华超市股权出售获得一次性收益后的营业利润11.0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65亿元,分别增长48.5%、66.2%;EPS0.56元,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56元,经营状况优秀。

2.工商业齐头并进:1、医药工业销售收入61.1亿元,同比增长13.6%,毛利率51.6%,同比提升1.23个百分点;销售收入7500万以上产品共有18个,其中,乌司他丁、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以上,参麦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抗衰老片、龙虎清凉系列、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乌司他丁、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的销售收入与同比增长35%以上;2、医药分销与零售收入217.0亿元,同比增长21.4%;毛利率8.8%,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市场份额继续稳居全国第二,在华东地区市场份额约为18%,其中上海市场份额为54.4%。收购进展:与福建省华侨实业集团重组的福建省医药公司于8月1日正式成立。

3.启动H股上市,加快整合步伐:2010年9月,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的议案》等议案,预计2011年6月底前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预计公司会将60-70%的募集资金用于整合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海医药2010年三季报点评:保持快速增长,持续体现整合效益

机构:国信证券

研究员:丁丹

评级:推荐

盈利预计:10-11EPS0.70元、0.95元

主要观点:

1.前三季经营性净利增长66%符合预期。2010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8.93亿元,同比增长19.19%;实现营业利润16.3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05亿元,比上年同期扣除联华超市股权出售获得一次性收益后分别增长48.46%、66.16%;实现EPS0.556元,和我们的预期一致。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563元/股,略超净利润,盈利质量优异。

2.工业板块平稳增长,聚焦重点产品提升毛利率。公司的三季报亦披露得较为详细:医药工业销售收入61.05亿元,同比增长13.56%;其中生物及生化制子板块增长最快,收入增速达29%,占比最大的中药和化学制药增长8.5%、15.4%。虽然整体收入增速平稳,但由于公司采取聚焦重点品种战略,毛利率同比提升1.23个百分点达到51.55%。

3.商业板块亮点突出,全国扩张稳步推进。医药商业(分销和零售)销售收入217.02亿元,同比增长21.38%;毛利率8.82%,同比小幅下降0.63个百分点。其中分销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99.87亿元,同比增长21.80%。今年以来商业业务亮点突出:1)全国性布局方面,重组的福建省医药公司于8月1日正式挂牌,并与浙江、北京等多个地方性优势分销企业达成合作协议。2)增值服务方面,结合“松江模式”(即社区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目录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开发建设长宁区社区药品配送信息平台项目II期工程;3)集团内部整合方面,工商联动销售规模同比增长33%。

4.启动赴港IPO,再融资完成将开启更大并购步伐,维持“推荐”评级。公司已于9月启动赴港IPO,将发行不超过6.64亿股,定价不低于17.6元。初步估算融资额有望超过110亿元之巨,将成为迄今中国医药公司最大规模的融资。10-11年是新上药重组后的快速发展阶段,内部整合潜力巨大而外延扩展基数最小。

 

上海医药:整合扩张有望提速

机构:中金公司

研究员:孙亮

评级:推荐

盈利预计:2010年、2011年EPS调整至0.72和0.87元

主要观点:

1.2010年3季度经营性业绩符合预期:2010年前3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8.9亿元,同比增长19.2%;扣除出售联华超市获得一次性收益后,实现营业利润11.0亿元、利润总额11.5亿元、净利润6.65亿元,分别增长48.5%、52.2%、66.2%。实现每股收益0.56元,其中经常性收益0.50元,略高于预期。

2.正面:工业稳定增长、赢利能力提升。前三季度工业销售稳定增长,不包含抗生素业务,工业实现销售61.05亿元,同比增长13.56%;毛利率51.55%,赢利能力提升。其中生物生化、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分别实现销售收入9.2、23.4、25.3和3.2亿元,同比增长29.19%、15.38%、8.53%和3.53%。商业推进全国布局。前三季度公司分销和零售业务快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217.0亿元,同比增长21.4%;毛利率8.82%。份额稳居全国第二。公司依托华东平台,通过收购兼并,将实现由区域性向全国性医药商业企业的转型。

3.负面:商业的快速扩张拉低整体毛利率。发展趋势新上药将持续开展商业收购和合作,加快外延式增长,预计四季度将有收获;内部对资产进行整合,支持重点品种,提高运营效率。新上药将持续进行全国型扩张步伐,并借助香港市场融资后进一步加快并购步伐,加速成长为工商业结合的全国性企业巨头。

 

浙江医药:VE价格有望继续提升

机构:国泰君安

研究员:易镜明

评级:增持

盈利预计:维持2010、2011年EPS2.91元和3.14元

主要观点:

1.三季报增速放缓:主营收入、营业利润分别为35.61、10.32亿元,分别同比上升19.6%、.18.9%;净利润8.68亿元,同比增长18.5%。EPS1.93元,ROE27.5%,每股经营性现金流1.78元,经营质量良好。

2.毛利受到VE价格下跌影响,汇率损失增加财务费用:毛利率40.6%,同比提升了1.3个百分点,但是受到VE、VA2010年价格下跌的影响,第三季度毛利率环比下降了9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10.7%,同比提升了1.6个百分点,其中因美元贬值带来的汇兑损失使得财务费用同比增长了161.35%,而VE出口量以及制剂销售的增加也使得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了45.4%。

3.三季度厂商停产拉动VE价格回升:1、国内三家陆续停产影响供给:8月12日,新和成宣布停产5周。8月16日,西南合成宣布停产到9月份。10月,浙江医药例行停产检修;2、国外需求支撑出口增长:国外饲料已进入消费旺季将进一步拉动VE出口,1-9月VE累计出口量同比增长39.5%,预计四季度需求继续回升。3、VE价格触底反弹:VE价格曾在7月达到最低时的110元/kg,近期在供货略有紧张的带动下,逐步回升,市场最新报价已提高到了135元/kg,我们预计四季度VE价格将继续稳中有升。

4.其他产品情况:1、VA市场供需较为平稳,价格在120~130元/kg徘徊,短期波动不大;2、来可信和加立信等制剂产品增速较快,预计能保持30%增速。

 

浙江医药:各季度业绩平稳,预计4季度VE价格稳中有升

机构:招商证券

研究员:李珊珊

评级:审慎推荐-A

盈利预计:预计2011-2012年实现EPS3.32元、3.86元

主要观点:

1.前3季度增速有所下降:分别实现收入、净利润35.6亿元、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9.6%和19%,实现EPS1.78元,每股经营净现金1.78元。总体毛利率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无银行借款,但汇兑损益增加推动财务费率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净利率24.4%,同比略降0.2个百分点。VE粉发货稳定,每月发货量约2000吨;万古霉素收入过亿,同比增长超过50%;替考拉宁也保持了较快增速。

2.3季度单季度来看:3季度实现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持平,环比略升3%。

3.单季度EPS0.64元,同比下降31%,主要是:1、博雅和讯VE报价从09年5月初的110元/公斤开始反弹,09年3季度保持在170-180元/公斤的高位,而2010年3季度价格在105-130元/公斤,价格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2、3季度单季度销售费用达8600万元,营业费率同比大幅上升3.9个百分点,管理费率同比也上升了1.1个百分点。

4.预计4季度VE价格稳中有升:随着生产企业停产检修和下游需求旺季的到来,健康网近期VE报价由125元/公斤上升至目前的135元/公斤。目前,VE产业整体供需相对平衡,预计后期价格稳中略有上升。

5.下调业绩预测:公司4季度停产检修,由于提前备货,预计发货量影响较小。我们预计4季度VE价格稳中有升,但相对09年4季度的价格高位仍有较大差距。

 

恒瑞医药:多品种获批,推动长期发展

机构:中金公司

研究员:孙亮

评级:推荐

盈利预计:维持2010、2011年的业绩预期为1.10和1.37元

主要观点:

1.2010年3季度业绩略超预期:2010年1-9月份公司取得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27%,符合预期;前三季度取得营业利润7.15亿元,同比增加42%;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31%,折合每股EPS0.76元,小幅超过我们的预期。

2.正面:营收增速稳中有升,发展势头良好。报告期收入同比增长27%,3季度收入达9.45亿元,其中抗肿瘤药增速超过15%,麻醉用药增长60%以上,抗感染比较稳定,增长5%左右。整体表现好于行业。多个重要新药获批,彰显公司研发实力。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强,3季度因研发费用增加导致管理费用率达18.5%,同时收获了盐酸氨溴索片、碘克沙醇、吉美嘧啶、奥替拉西钾、钠钾葡萄糖注射液、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等多个新药品种,研发实力国内领先。

3.负面:3季度回款周期拉长,现金流下降。3季度公司应收款项余额达11.55亿元,较年初上升2.4亿元,回收天数也有所增加。占用流动资金导致报告期经营性现金流为2.7亿元,同比环比下降幅度较大。

4.发展趋势:公司作为国内仿制药龙头,经营稳健,战略明确,执行到位。近两年从抗肿瘤药扩展到麻醉用药和手术用药领域,取得显著增长。在电解质输液今年多个新品种获批,该类产品主要用在手术前后的恢复,市场大,竞争分散,与公司擅长的抗肿瘤和手术科室联系紧密,预计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增长来源。公司实行股权激励,为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乐普医疗:支架销售撬动业绩增长

机构:国泰君安

研究员:易镜明

评级:谨慎增持

盈利预计:预计10、11年eps分别为0.51、0.71元

主要观点:

1.三季报符合预期:主营收入为5.64亿元,同比上升35.3%;营业利润为3.48亿元,同比上升43.0%;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41.3%。EPS0.37元。ROE16.41%,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32元。

2.业绩增长原因:公司主导产品药物支架和封堵器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较快,其中药物支架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07%,约占收入的85%以上。

3.研发投入加大,产品毛利提升:毛利率83.6%,同比提升了2.7个百分点,主要是支架产品毛利水平提高;期间费用率21.1%,同比降了0.9个百分点。

4.研发和并购双管齐下:1、支架领域精耕细作:无载体支架10年很可能会获批,分叉支架也已经在6月份报上去了。上述研发工作加快了公司主营产品覆盖整个心血管介入诊疗器械市场的进程,并做大做强。2、外部并购降低产品单一风险:收购卫金帆、与河南天方药业合作进入心脑血管药物领域,剩下4.2亿募集资金还会有后续收购。海外拓展步伐加快:公司共取得CE产品认证10项,10年取得9项,其中4项产品属扩大范围的再次认证;正在申报有封堵器等4项核心产品;支架、球囊导管等5个产品在8个出口销售国家获准入认可;公司在29个国家建立了代理商渠道。目前海外业务比重较低,这块未来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恒瑞医药:国内专利药物即将上市,估值有望率先提升

机构:中投证券

研究员:周锐

评级:强烈推荐

盈利预计:维持对公司10-12年1.07、1.33和1.69元的盈利预测

主要观点:

1.恒瑞医药公布三季报,2010年1-9月公司实现每股收益0.755元,净利润增长19.1%,符合市场预期。

2.非经常损益导致利润增长速度较慢。公司2010年三季度实现EPS0.23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4%,净利润同比增长79.22%;利润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是09年三季度统计有1758万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以及营业费用率同比下降4.97%。当期管理费用率下降2.31%,财务费用也有所减少。

3.抗肿瘤药物大基数稳定增长,手术用药进入高速成长期。由于收入基数较大,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的增速平稳,但二线品种伊立替康、来曲唑保持了快速增长。手术用药阿曲库按、七氟烷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4.碘氟醇、电解质输液等新产品迅速上量。

5.国内专利药物即将上市。艾瑞昔布申报已经到达最后一步,年内有望有望获准生产。卡曲沙星明年上半年应能上市。阿帕替尼、法米替尼的临床进展顺利,瑞格列汀在美国的临床也还在进行中。

6.豪森资产的注入仍值得期待。由于豪森自身的知识产权纠纷未解决,豪森的资产一直未能注入上市公司。目前根据媒体报道豪森与国外药企的4个知识产权纠纷案仅剩下1个,未来这部分资产的注入仍值得我们期待。

 

中新药业:三季报平稳,增长看明年

机构:国金证券

研究员:黄挺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维持公司2010、2011年全面摊薄后EPS为0.423元、0.590元的盈利预测

主要观点:

1.前三季度预计自营利润同比增长60%: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5.35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毛利10亿元,同比增长23%;毛利率39.75%,略有增长;实现营业利润2.94亿元,同比增长65.73%;实现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8.52%,增速低于营业利润是因为去年同期公司没有所得税支出、以及去年有较多的营业外收入。如果剔除子公司投资收益,公司自营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60%。

2.公司两大业务板块继续实现较快增长:(1)医药工业。23个大品种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第六中药厂前三季度利润接近完成全年目标。(2)医药商业。市内商业的渠道理顺之后,竞争力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商业收入增速在30%以上,规模超过13亿元。

3.10、11年改革进入深水期,开始构建全国性的商业渠道:在营销改革成功的基础上,公司将着力开展全国性商业网络的构建。全国性网络的构建,将真正意义上帮助“津药”走向全国,也有助于公司销售整体再上一个台阶。商业网络的构建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速效的经销商网络建设;(2)医院市场网络建设;(3)农村网络建设;(4)探索与全国各地商业公司合作的模式,增加中新产品的销售力量。以上几种全国性商业网络的构建,将是公司未来两年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复星医药:3季度经营平稳,积极布局医疗产业

机构:国金证券

研究员:李龙俊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

主要观点:

国控上市造成利润大幅波动:去年3季度国控上市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贡献额达17.32亿元,扣除该因素影响后,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加2.52亿元,同比增长52.16%;n公司积极布局医疗产业:公司布局医疗产业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公司通过参股美中互利的方式积极介入高端医疗市场。高端医疗产业的布局成为公司目前的重点工作,未来这块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康美药业:业绩增速明显加快,未来将继续受益于中药材价格上涨

机构:中投证券

研究员:周锐

评级:强烈推荐

盈利预计:预计公司10-12年的EPS分别为0.45、0.60和0.78元

主要观点:

1.前3季度经营业绩较为优良。公司1-9月实现营收约23.03亿,同比增长32.09%。其中,7-9月营收约8.30亿,同比增长51.1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约1.62亿,同比增长60.79%,对应EPS约0.10元,整体毛利率提高约6个百分点至35.9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3.75亿,同比大幅增长275.25%;

2.医药业务整体增速有所加快。主导产品方面,1-9月中药饮片实现销售收入约7.44亿,同比增长11.81%,未来北京和成都基地达产后增速将加快;中药材贸易约8.94亿,增长50.17%,毛利率高达43.29%;

3.新开河产品收入0.63亿,未来高速增长可期;食品业务约0.80亿也已初具规模。而化学药为1.93亿,同比稍有调整;

4.药材贸易继续受益于中药材价格上涨。截止到9月底公司存货仍有12.85亿,而人参等中药材整体价格趋于上涨,未来药材贸易毛利率有进一步提升可能;

5.药典标准提高和医药宏观环境向好推动中药饮片行业长期快速成长。

6.我们认为,今年10月开始实施的《中国药典》将加速行业洗牌,未来优质中药材的需求会不断上升。同时医改加大投入使居民医药消费显著增加,这些有利因素将促使中药饮片行业持续向好;

 

海正药业:业绩符合预期,制剂出口有望逐步贡献利润

机构:中投证券

研究员:周锐

评级:强烈推荐

盈利预计:预测公司10-12年EPS为0.73、1.01、1.39元

主要观点:

1.综合毛利率提高,盈利能力增强。海正药业1-9月收入同比增长12.13%,但毛利率从27.14%提高到28.93%,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其中3季度单季毛利率30.60%,达到了两年来的最高;短期营业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同比有所提高,预计未来随着富阳基地的陆续投产,费用率水平将得到控制。

2.肿瘤、寄生虫和内分泌药物应该还是主要增长极。公司3季报未披露细分产品情况,从中期披露情况来看,寄生虫药和内分泌药业应该还是保持快速增长,抗感染药物在甲流平息后增速应有所放缓,肿瘤药物增长有可能恢复;

3.他克莫司制剂出口有望逐步贡献利润。8月26日公司公告他克莫司胶囊获得欧盟上市许可,目前正在积极参与欧盟2011年药品的招标工作,预计2011年起将逐步贡献利润,虽然山德士在少数国家已有销售,但海正仍然有足够的运作空间;

4.增发在顺利推进中。海正在8月推出了非公开增发方案,目前仍在等待有关部门批准,增发有利于海正建设制剂出口基地,完成产业升级过程,投资者可以等待参与。

 

华兰生物:血液制品“产量、结构”双提升、疫苗产品精耕细作

机构:中投证券

研究员:周锐

评级:强烈推荐

盈利预计:预测公司10-12年EPS为1.45、1.35、1.79元

主要观点:

1.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公司2010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9.62亿,同比增长121.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4.75亿,同比增长149.89%;7-9月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48.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1.65亿,同比增长46.72%。

2.血液制品“产量、结构”双提升:公司新浆站将陆续建成采浆,进一步提高采浆量,增加产品产量;公司公告血液制品车间改造将开始,进一步提高血液综合利用率,提升产品结构。

3.产量提升:10年公司新增重庆忠县、开县、河南封丘三个浆站开始采浆,预计广西博白也将马上可以获批开始采浆,采浆量将进一步提升,凸显公司浆源优势;产品结构提升:公司公告将自筹资金1.6亿改造血液制品车间,改造后将符合最新欧盟标准,进一步提高血液综合利用率,提升产品结构。

4.提高白蛋白以外的静丙、凝血因子等高附加值产品所占血液制品中的比重。

5.疫苗产品精耕细作:公司疫苗产品品类不多,但均优质。

6. ACYW135四价流脑疫苗:10年1-9月批签发量成为第一,超过北京绿竹;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9月通过GMP认证,公司成为国内继大连汉信后第二家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生产企业,产品有望在年内开始销售,11年为公司利润产生贡献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通策医疗:三季报大幅超预期,政策刺激下未来有望加速成长

机构:中投证券

研究员:周锐

评级:推荐

盈利预计:预测公司10-12年的EPS为0.32、0.43和0.59元

主要观点:

1.收入稳定增长,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公司2010年7-9月营业收入达7508万元,同比增长32.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3.8%。

2.而同期管理费用率下降约3%,营业费用率与财务费用率也有所下降。

3.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前景广阔,杭州口腔品牌优势明显。口腔是人体最易患病的器官之一,目前的医疗资源相对于患病人群而言远远不足,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公司下属杭州口腔医院是浙江省口腔医院的龙头,多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随着杭口品牌优势向公司其他下属医院的扩张复制,公司业绩可保持稳健增长。

4.在医改相关政策的刺激下,公司有望加速发展。多家媒体报道,由发改委牵头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医疗事业”的有关政策措施有望近期出台。我们认为,在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兴办各类医疗机构的大背景下,公司作为A股上市企业中唯一的口腔医疗服务企业,目前正在积极与各地政府商谈医院并购、改制等方案,若项目进展顺利,将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