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究竟还能吃什么?


  接踵而至的“问题食品”事件,让人们一次次“领略”了不法生产经营者见利忘义的“黑心”,也进一步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诸多“黑洞”。现在的时代我们究竟还能吃什么?我们什么时候能端起碗、拿起筷子放心吃的同时,可以露出无忧的微笑?

  事件回顾

 

  2010年08月

  “一滴香”泛滥 这种颇为神奇的食品添加剂名为“一滴香”经分析是通过化工合成,长期食用将危害人体健康。

  2010年03月

  餐盒陷入“毒药门” 餐盒的正己烷蒸发残渣超过国家标准20倍,乙酸蒸发残渣则超标了近150倍。长时间用这种餐盒盛放含有油和醋的食物,人们将会“吃掉1/3的餐盒”。

  2010年03月

  同仁堂遭受“假冒门” 北京同仁堂举报,“同仁堂牌益康胶囊”、“同仁益康胶囊”等产品被不法分子假冒该公司及其相关企业的批准文号,违法宣传和销售保健食品。

  2010年03月

  螺旋藻“伪造门” 宁波市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冒牌保健食品,发现被投诉的保健食品全名为“修身乐”螺旋藻强效瘦身胶囊,实为伪造文号生产。

  2010年03月

  鱼翅呈现“人造门” 在上海地区的一些粤菜和海鲜酒楼、餐厅的饭桌上出现了价格不等的“人造”合成鱼翅。在曹杨路一家无证鱼翅加工厂查获双氧水、厚碱胶等物。

  2010年01月

  家乐福被暴“面包门” 用劣质原料制作面包蛋糕,用散了黄的鸡蛋,变质的面粉,使用过变质原料,操作间卫生状况令人堪忧:老鼠、蟑螂是常客。

  2009年12月

  奶粉现“麦芽糊精门” 为压低成本被疑添加大量麦芽糊精多美滋陷“超标门”。

  2009年12月

  统一、农夫“砒霜门” 海南省海口市工商局发布2009第8号商品质量监督消费警示,称农夫山泉、统一等品牌饮料在内的9种食品总砷或二氧化硫超标,不能食用。

  2009年08月

  乳业的“苯甲酸门” 中国奶制品大多被检出苯甲酸,或影响婴幼儿健康,致使尚未从三聚氰胺事件中完全恢复的中国乳业,再次受到质疑。

  2009年07月

  方便面“辐照门” 很多方便面品“趋利避害”,对于“辐射食品”、“油炸方便面”、“蛋白质含量”等重要标识刻意隐藏、淡化。

  2009年06月

  零度可乐“致癌门” 可口可乐无糖饮料“零度”在委内瑞拉遭禁,原因主要是它含有一种叫做阿斯巴甜的甜味剂成分,网络盛传该成分可能导致偏头痛甚至致癌。

  2008年11月

  “嗑药”的多宝鱼 多宝鱼被检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出孔雀石绿、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渔药残留。
  
  2008年11月

  “苏丹红”鸭蛋 北京食品办检出6种咸鸭蛋含苏丹红,其中也包括该厂生产的咸鸭蛋在内。

  2008年09月

  “毒奶粉”事件 甘肃曝光三鹿奶粉导致肾结石,揭出三鹿婴幼儿奶粉违法添加三聚氰胺事件。随后,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被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2008年09月

  “瘦肉精”中毒 人们食用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瘦肉精”的肉后,出现中毒现象,300多人次就医。

  2007年12月

  “陈化粮”事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因为部分媒体报道北京、天津等地相继发现万吨“陈化粮”,并称这些“陈化粮”均是“东北米”。

  2007年11月

  毒的桂花鱼 有问题的样本含孔雀石绿分量并不多,多数属“低”或“相当低”水平。尽管如此,香港食环署仍呼吁市民暂时停食桂花鱼。

  2007年08月

  “口水油”沸腾鱼 南京某沸腾鱼乡将掺有客人的口水、收桌扫进去的剩渣、纸巾、甚至还有烟头的油,简单过滤后再给人吃的“口水油”沸腾鱼事件。

  2007年08月

  毒猪油事件 猪油中酸价和过氧化值严重超标,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检出内含剧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

  2007年07月

  人造蜂蜜事件 假蜂蜜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假蜂蜜几乎没有营养价值,而且糖尿病、龋齿、心血管病患者喝了还可能加重病情。

  2007年06月

  福寿螺致病 全市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达到70例,大多数患者都是食用了福寿螺后发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