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後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論語.先進第十一》
譯文:孔子說:“先前做官的人,對於禮樂多注重質而少注重文,被子看成是缺少文化修養的野人;現在這些做官的人,對於禮樂只注重文而不注重質,反而被看成是有文化修
現實意義:此文首先要弄明白“质”是指什么?这个“质”所指的是:使用礼乐的正确与否?其目的性是否正确?也就是礼乐的目的就是礼乐;而“文”则是指:相对于“质”的粉饰、修饰类的意思,也就是说“文”则只是代表了对礼乐的习惯性传承。则是而这种先前的人,被称为没有文化修养,那是因为,当时的人认为:只注重礼乐本身的或者说特别注重礼乐的人,被看成是文化学习不用功的人或者是不够重视的人。因此,被看成是特别注重礼乐的人。
而现在的领导者,对于礼乐只注重其意义,而不注重对礼乐的真正尊重和发扬光大。也就是说:现在的官员对于礼乐往往只注重其肤浅的或者习惯性的意义,而不是特别重视对礼乐本身的尊重。延伸的意义就是:现实中,一些官员对于礼乐已经要流于形式了。在孔子看来,对礼乐的遵守的松懈,可能是对国家的不利。这样可以看出孔子对“仁德”、“礼乐”的极度重视。
孔子认为:只有对礼乐真诚对待的人,才能够成为好官,才能做好官,而不是放松对礼乐的遵守和研究。
这个故事,可以说成是这样的例子:企业里要做广告宣传,而有的时候做广告的意义人们并不清楚,或者并没有及时跟进广告的时代意义;一味的只管做广告,而不知道做了是不是切合时代的意义?是不是把广告的本质属性发挥淋漓尽致,还是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