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是一个阳谋


   关于低碳存在着一个阴谋论,那是国际跨国公司与某些西方国家利用碳门槛对于中国发展的一个诡计。利用这个诡计,他们可以对于中国的产品与中国的产业有了新的制约工具,也有了让中国付出更高的技术转让费用购买低碳技术的压力。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我们接受绿色度比较高的标准,我们现在的经济与产业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而且必须实行某些产业的转型。

  先不谈低碳,仅仅说说经济效率,很多人说中国要如美国人那样消费汽车,地球上的路与油根本不够用,其实更重要的一个事实是若如我们中国人那么高的能耗水平与材料利用率,我们要消费与发达国家等同的消费品付出的原材料与能源耗费是多若干倍的;我们大拆大建、快马加鞭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循环利用水平非常低,因此我们除了不能很好地变废为宝之外,还增加了更多的环境负担;由于缺乏明确有效的绿色管理流程,我们的生产服务过程中的环境成本缺少具体的估算,因此人们普遍缺乏对于环境成本的敏感度。在这些意义上,我们需要认知到,低碳不是卖人家一些环境技术设备,也不是简单地改变产品生产的标准,而是涉及到我们一些基本的经济理念与行为模式的转变——一种需要将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视为一体而非两条并行线的发展观。我们那么多的交通基本建设的投入和硬件建设的投入需要适度调整为对于环境基础建设的投入;我们的科技投入的很大一部分要充分考虑对于环境技术研发的支持;我们要更重视对于环境技术与环境管理人才的培养;我们的建设与生产过程需要更高的环境标准与强有力的环境执法;当然为了环境技术的系统发展,我们也需要有更多的全球技术合作伙伴来进行必要的交流与协作。最近一项名为“中-美低碳合作项目”的工程将整合多领域、跨行业的清洁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低耗能发电、智能输配电系统、低碳建筑、高能效照明和低碳医疗基础设施,将在青岛高新产业开发区内形成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低碳园区,全球最大多元化企业GE公司就在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正是通过不断地与这些国际领先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才能让我们从铁公机大国迈向低碳铁公机大国,也恰恰是目前还在全球萧条时期,我们在各类低碳技术上的积极态度,可以让我们以较低成本取得较好的合作效果。

  低碳经济所蕴含的环保观念不仅是全球的普世价值,更能提升一国的国际形象,而另一方面,低碳经济也是实现点“绿”成金、拉动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国际大公司再次在这方面以实际成绩做出了证明。一些提出“绿色创想”概念、倡导绿色经济的企业,将生态概念与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解决环保问题的创新型解决方案的同时实现公司利润稳步增长目标,为“未来”投资,此举不失为“名利双收”的一步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