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维:爱尔兰危机会不会在中国房市上演?(经济评论)
洪维
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个富裕的爱尔兰,使爱尔兰经济增长持续了20年。由一个以农牧为主的欧洲穷国,一跃成为欧洲第三富国,推动爱尔兰经济增长20年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房地产业。如今,一蹶不振的爱尔兰奄奄一息,也是因为房地产业,所谓成也房地产业败也房地产业。2010年11月16日,欧盟财长在布鲁塞尔开会,中心议题之一,就是不让爱尔兰变成下一个希腊。“凯尔特之虎” 在各方重压之下,21日一改往日腔调,宣布向欧盟提出援助申请。据布鲁塞尔知情人士透露,金额将达到800亿到900亿欧元。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浩劫后,人们最为担心的是,“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债务危机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将欧元区内财政赤字高企的成员全部“拖下水”,进而将欧元区乃至欧盟经济再次拖入衰退。
在OECD国家中,排在美国之前,仅次于日本。爱尔兰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富国之一。
从1995年到2007年,爱尔兰房价平均上涨了3到4倍,房价相对家庭年收入的系数也从4增长到10。爱尔兰房价之高甚至一度创下了经合组织所有成员之最。从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间,爱尔兰房地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翻了一番,从5%提高到10%。2007年,爱尔兰房地产业从业人数所占比重也比1993年时翻了一倍,达到13.3%。房地产业逐渐成为爱尔兰经济的命脉和重要增长动力。
盛极而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市场骤然萎缩,依靠信贷支撑的房贷体系出现大笔坏账,金融体系岌岌可危。由于大量新建和在建的房屋被闲置,爱尔兰甚至出现了多处“鬼镇”。住房空置率高。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投资和投机的推动,导致了居高不下的房价。房价过高,爱尔兰许多年轻人和工薪阶层只得去国外买房,刚性需求开始下降,从而推升了房屋空置率。据都柏林大学的调查,截至2010年2月底,爱尔兰房屋空置数量达34.5万套,空置率高达17%,远高于正常空置率5%至10%的范围。
2010年年底,爱尔兰的财政赤字将达GDP的30%,公共债务将达GDP的100%。民众被迫勒紧裤腰带艰难度日。银行资产大规模缩水。信贷违约风险增加,建筑商无法还贷,个人抵押贷款购房者还不起贷,银行损失惨重。2010年,整个银行业的损失高达约350亿欧元,占爱尔兰年度GDP的20%,银行资产缩水70%,导致了许多银行处于破产边缘。银行呆坏帐的增加,迫使政府出面救助,爱尔兰因救助银行所产生的负债达到了历史上平均年度债务发行额的27倍,为年度GDP的2.7倍,给爱尔兰财政带来了巨大负担。
卖地财政也让政府大捞一把,这与近日上海今年卖地收入近千亿同穿一条裤子。细观爱尔兰危机房产空前繁荣政府获益多多,与中国房市十分相似,房价都是奇高,投资投机之风盛行,房屋空置随处可见,鬼城层出不穷。在爱尔兰,地产投资者们在贪婪地享受着房地产泡沫盛宴。也让地产商和个人投资者资产咽下毒药。2010年的房价比2006年房价最高值下降了35%,已跌至2002年的房价水平,所有个人投资者资产均缩水35%以上。资产缩水还让许多人走上了绝路。2009年1月,爱尔兰42岁地产大亨罗卡因财务困境在家中饮弹自尽,这不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国家经济的悲剧。
在目前优柔寡断慈悲为怀的中国房市调控中,爱尔兰危机的影子随处可见。见钱眼开的房地产业无动于衷继续推高房价,调控面临通胀和热钱的阻击。没有调控,中国必然重演爱尔兰危机的一幕。又因调控,房地产业和政府及人民,又都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但从国家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稳健或从紧来看,中国捏住了预防房市危机的七寸,但却有待再下辣手,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控,最关键的是必须进行刮骨疗毒的外科手术,哪怕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才能最终避免中国式的爱尔兰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