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的有线电视:“四轮合力”提升“软实力”


融合的有线电视:“四轮合力”提升“软实力”

           文/金元帅

 

     有线电视数字化,无疑是一场变革,既能深入观察和把握变化的态势与趋势,又能以开放的心态迎接这种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宽阔的胸襟和眼界。
     面对信息化、网络化、规模化的冲击,我们准备好了吗?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正确的方向,事半功倍。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思考比观望有点用,抛砖引玉,敬请指正。

 

“四轮合力”之一:品牌文化是增值业务的根基


    品牌包括三层含义:
    首先品牌意味着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如果品牌成为强有力的连接客户和企业的话,消费者一看到这个品牌就会热爱它,忠诚它。
    第二,品牌确保未来稳定的盈利能力,对企业来说,它的品牌越强,财政能力越强,否则这家企业竞争力,甚至在市场上的生存都没有办法得到保证,只有走低价的战略,价格战,但是价格的优势很快丧失殆尽。
    第三,偏好与忠诚,人们都热爱强有力的品牌,因为这种品牌名副其实,能够兑现自己的承诺。一旦品牌成为企业与客户之间连接的纽带,这些纽带不会一夜之间的消失,当然前提是企业必须不断兑现自己的诺言,也就是说消费者会一直不断使用你的产品。而且因为你的品牌强有力,他们甚至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这就是品牌溢价。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回顾有线电视数字化过程的历程,为什么增值业务一直开发不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运营主体的“整转、合并”和“中心、公司”事业企业双编制的体制制约,造成了能进行企业品牌,业务品牌,服务品牌,客户品牌、子品牌系列等商业文化建设的地网公司凤毛麟角。

    没有品牌的业务开发,在封闭的计划体制环境下是可以赢得保护的利益,一旦成为开放的市场竞争格局,业绩下滑和增长疲软,就是正常的现象。

    反观电信系的品牌战略,“海陆空”轮番轰炸,电台、电视、户外、报刊、网络,可谓不遗余力。

    对照之下,无需感慨,为什么用户偏向某些产品和服务,市场最无情,市场最公平。

 

“四轮合力”之二:电视业务是持续运营的“核动力”

     面对三屏竟放的格局,有线电视何去何从?

     商业竞争中有一个抢占关键词的有趣现象,CRT电视机就想到索尼,智能手机就想到HTC,苹果的终端就是时尚等等,就是长期企业推广和品牌打造的结果。

     有线电视的先入为主,就是与城市家庭电视密不可分。

    互联网反而又成为通信企业的垄断业务,三网融合的新形势下,有运营商在抢跑,非要占领高地,某个试点城市已经在户外亮起“IPTV,三网融合标志性应用”的宣传语。

    那么,有线电视应该把什么作为持续运营的“核动力”?

    笔者以为,还是要强调电视业务,高清的、订购付费的、点播互动等等业务,在视频和音频品质上占据优势的拳头组合,拿出来在市场上浓墨重彩,大力推介。

    付费频道的订购业务,是所有运营商都开展的业务,更要大张旗鼓推广,让用户订购率持续增长。

    2010年11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第六届数字新媒体产业年会”,以“三网融合与中国视频业务市场发展之路”为主题,将邀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领导、电信专家、互联网专家、全国广电地网公司总经理、付费频道总监、手机电视、视频网站负责人、产业链设备厂商高管和媒体代表,围绕“三网融合与多彩的视频节目”、“三网融合与开放的多样化传播平台”、“三网融合与宽带的视频网络”等议题展开讨论。

    伴随着数字化转化同时起步的中国数字电视付费频道订购业务,也经历着这个行业的风风雨雨,2010年之后将出现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因为由于苹果的APPS付费业务、电子书的付费版权分发、视频网站的付费模式尝试等,都会对免费内容模式中欠缺的用户体验进行补充和完善。

    多种付费模式的电视业务共同推动,有线的持续运营能力才得到加强。
   

“四轮合力”之三:服务能力是“三网融合”的落脚点

    从《广东省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用户服务管理规范(暂行)》可以看到,对于涉及千家万户的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工作,从基本服务质量指标及传输质量指标、营业厅及服务要求、呼叫中心/客服中心及服务要求、安装维护服务要求等几方面都做出较为明确的约定和表述。

     各地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运营机构应设立客服热线,为用户提供24小时业务咨询、故障申告、投诉受理等服务,暂不具备条件的应设置服务电话,电话号码宜为特殊服务号码;呼叫中心应根据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设置相应数量的人工话务坐席。

   数字电视开机和换台页面,本来是与受众用户接触程度最高的界面,却一直存在“付费频道黑屏”和“节目推介白屏”两大难题,不重视用户体验细节的数字电视难怪受到那么多负面影响。

   一种先进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理当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价美物廉的商品和服务。
   数字化技术为视频音频节目的传输播放提供了多种实现方式,仅在有线电视领域就有直播、录播、时移、循环播出、点播、图文播出、网页浏览等多种形态。

    一个付费频道的编播组合,如果按照频道号、频道名称、栏目类别、播出形式、喜爱设定、图文简介、网页预告等不同方式也能变成多维立体方式供用户查询收看。

    一个被长期忽略的数据广播通道,在电视节目行业内的多态传播中会越来越发挥引导用户收视、培养用户电视新看法、增加用户电视黏度、有效提高付费频道订购等方面起到应有作用。

   服务的工作,止于至善,永远可以改进。


“四轮合力”之四:资本是新电视产业链的幕后推手

    整合的幕后工作,大量的是财务核算、资产清查,股本结构不清楚,如何分钱的系数不明晰,网络整合,大多流于形式。

    在构建新电视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网台的关系最为微妙,互联网因为创新的盈利模式,才得到蓬勃发展。

    老的电视产业有广告商家“网域外付费”模式,新的电视要构建窄告“网域内付费”模式,广窄告的“内外付费”模式都和谐,创新电视价值就能持续运营。

    不管是那种商业模式,背后一定要有资本的推动力。

    资本的本能是追逐利益的,没有可以预期的巨大盈利诱惑,这个行业不管有多大规模,无论情景多么美好,资本只能远观不会真金白银投入。

    全国地网近千家大小不一的运作主体,四大集成频道商和百余家付费频道内容提供,再穿插其中硬件、软件提供商和增值服务商,无不希望赢得资本青睐,获得成功。

    但是,一个产业的持续发展模式和经济规律都在摸索的情况下,指望这个行业有更快的发展,无疑是个美好的传说。

    中粮集团致力于为13亿中国人民提供营养、健康的优质食品,在葡萄酒、精炼食用油、面粉、大米、啤酒麦芽、番茄制品等行业居中国领先地位,旗下的 “长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黄中皇”绍兴酒、“中茶”茶叶等品牌和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投资开发的海南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开发区被外国游客誉为中国的夏威夷。中粮旗下的凯莱国际酒店集团是世界酒店300强之一。在香港拥有“中粮控股”“中国食品” “中粮包装” “蒙牛乳业”四家上市公司;在国内还拥有“中粮地产”、“中粮屯河”、“丰原生化”三家上市公司。

    这样庞大纷杂的中粮商业帝国,是如何构建的,背后的推动力量,既有政府的行政干预这支看得见的手,更有市场中的资本方的无形的幕后推手。

    有线数字化,更多的是看见的手,隐形的手在何处?

    软实力,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融合的动力,更多依靠合力,不是分力。

    行驶在信息化高速路上的“有线直通车”,需要“四轮合力”,才能平稳快速,驶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