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的那个年代的人一样,我是一个武侠迷,很多年前年轻人对武侠小说的痴迷不亚于现在人们对网游的迷恋。印象中,我从初中就开始读武侠小说,最早接触的就是古龙的小说。镇上有一个小书摊,武侠小说不多,但对于那个时候的初中生来说己经很不错了。记不得从哪里搞到一点钱,陆续借了一些武侠小说,印象比较深的是<剑毒梅香>和<孤星传>。直到现在对借到书的兴奋,翻开书前的期待,对书中人物命运的捉摸和牵挂还记忆如新。虽然母亲对我不怎么管,但看闲书还是禁止的,所以放学后只能趁母亲不注意时看,例如把小说放在数学书下假装看书,我相信很多人和我有类似的经历。初中时代,看的古龙小说感觉比较正统,情节相对简单,对于小说的作者是谁,他是怎样一个人,我完全不知道,或者说根本不关心。
上了高中,来到了县城,武侠小说的世界发了改变,借书变得容易多了,书也多很多。高中的学习比较紧张,我是比较能自控的人,所以一般只在周末或者放假时看。有时候期末考完试,当天借一大堆武侠小说,熬夜。那个时候琼瑶的言情也很流行,但我基本不看。这个时代,既看古龙,也看金庸和梁羽生。但印象深的,仍然是古龙的,例如天涯明月刀、楚留香、陆小凤等,我看的古龙的小说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情节的诡异,故事曲折,二是人物性格与传统武侠小说的人物差异很大,往往刻画的是浪子,有着深切的苦痛,甚至是病态和畸形的东西在里面,例如傅红雪。可以说印象深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情节,当时我对人性的理解并不透。当时也接触了一些伪古龙小说,其中有一些粗俗和艳情的成分,但当时无法分辨。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第一次读到了<多情剑客无情剑>,当时大约是一九九一年。
而应该说,当时读这本书,并没有意识到这本书是古龙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不觉得这本书很精彩。主要原因是我很喜欢喜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往往家世悲惨,但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也会有情人终成眷属,小说都是积极的,向上的。而多这本小说整篇都透着淡淡的忧郁和衰伤,小李探花李寻欢因为要报朋友的救命之恩,将自己的末婚妻林诗音让给了龙啸云,造成了他自己以及龙啸云一家三口的悲剧,所以读完小说后就给多贴上了悲剧的标签,而我的性格中有逃避的色彩,所以在以后虽然不断翻看其他武侠小说,但却一直没有再读多,可以说在我的记忆中尘封了近二十年。
大学时代,我继续看武侠小说,这一次看得比较系统,除了三大作家外,看得最多的是萧逸、卧龙生和陈青云。尤其是金庸和萧逸。大学毕业以后工作繁忙有近十年的时间没有看武侠小说。这期间无论是大环境还是个人的境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武侠小说遂渐从书店里下了架,取而代之的是传记、商业管理和成功学,现在的大学生也不再读武侠,老一辈的武侠小说作家不是去世,例如梁羽生,或者不再从事创作,新的武侠小说作家除了黄易和近两年的小椴和江南外,实在是繁荣不再。我的家庭和事业都趋稳定,虽然工作的压力很大,但忽然有了重读武侠的冲动,所以一口气从当当网买了一堆武侠小说,全部是三大作家的。这一次重读,因为有了一定的阅历,发现以前看不懂的现在可以看懂了,对书中的人物、故事有了不同的解读,审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忽然发现一些小说竟然看不进去了,例如梁羽生的小说,主要原因是梁的小说都以历史为主线,英雄人物性格单一,大部分很像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祗,情节拖沓,缺乏变化。金庸的小说这个时候看起来才像好酒,火越烧越旺,酒也越煮越香,忘记是谁为金庸写的前言,里面也谈到不同的年龄对他的小说都有不同的理解。金大侠在2000年对其小说进行了一些修改,例如<天龙八部>的结尾,<倚天屠龙记>的结尾等,例如周芷若对赵敏说,你尽管和张无忌结婚生孩子,但是十年后他的心中就只有我了,在后记中金庸提到,小女孩是不能理解的。在这一次重读中,并没有多情这本书。后来偶然在网上看到,忽然发现因为心境的变化,这本书也许值得一读,所以买来很快看完。
读完后掩卷沉思,感恺良多。首先在李寻欢和林诗音的关系上,李寻欢是残忍的,认真说起来,最不幸的是龙啸云,他虽然得到了林诗音的人,但是一方面美人终将老去,另一方面,如果得不到她的心,倒不如娶一个对你好的人,而去思念你得不到的那个人,就像李寻欢一样,故事的最后得到了孙小红,但是既然对林诗音的思念已入骨,几乎不可能忘却。就像周芷若说的那样,人只有对得不到的东西才珍惜,如果李寻欢以前得到林诗音,也就不会爱她那么深,这岂非人性的悲哀?而李寻欢现在有了相思,这种相思认真说起来虽然痛苦,但也美丽,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整天想着一个人岂非比无所事事要好很多?就像小说里讲的,如果没有相思,小李飞刀还能活下去吗?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寻欢固然伟大,却有自谑的倾象。对比金庸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个性上予盾冲突小,例如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杨过,反抗传统,努力争取自已的幸福,韦小宝,市井小人。所以金小说中的正面人物都是幸福的。而古龙小说中的英雄例如李寻欢和傅红雪却是痛苦的,而反面人物例如上官飞虹其实却是幸福的,古龙表面上将这位金钱帮的帮主写成一个魔头,但从内心深处是欣赏他的,上官飞虹什么都不要,只要权力,可以说是有志向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虽然后来被李寻欢所杀,但可以说是为理想而牺牲。而李寻欢呢?除了相思还有什么。我们再看看古龙本人的背景,绝对是李寻欢这样的悲剧人物, 对类似上官金虹的人不屑一顾,但又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所以古龙始终是生活在矛盾中的。遗憾的是,古龙活得时间很短,其实他对生命的体验很真实,看他的作品,古龙对佛法理解很浅,假如他能活得更长久一些,我相信佛法可以解决他的困惑,所谓法象庄严,佛法是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金庸明显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待友情,古龙的理解太过简单,缺乏对人性的理解,例如郭嵩阳虽和李寻欢相交不深,但惺惺相惜,而不惜为李寻欢去死。忽略了人性中懦弱和对生的珍惜和对死的恐惧,而金庸小说则不同,只有到了不得不死的时候才为了大义而牺牲自己,例如乔峰。
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矛盾中,都有想忘记却不能或不愿忘记的人和事,和所有的文学形式一样,武侠小说同样是现实生活的折射,看得懂武侠小说也是不容易的,需要人生阅历,优秀的武侠小说不仅可以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而且还可以加深我们的文学功底以及历史,文化的理解,武侠小说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很多名人,例如丁磊、李开复等都是武侠迷,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不读武侠小说的确是件很遗憾的事。当然武侠小说要批判地和有选择地看,而且看的时候一定要笔记,这样理解才能更深入。如果你的时间有限,我建议的书目如下:
金庸的所有作品
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天涯明月刀,楚留香传奇,陆小凤
萧逸的风鸣鸣马萧萧,饮马流花河
温瑞安的神州奇侠,幽冥血河车
黄易的寻秦记
小椴的所有作品
仅以此文献给与我同时代的武侠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