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今天,人们探讨“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是因为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不可持续现象。在北京与专家们对话的时候,我说,从宏观角度看,至少可以列举出20个不可持续的社会、经济、金融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分门别类,适用不同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个“绿色经济”解决方案。
现在,先列举种种“不可持续”现象如下:
——劳动者的低工资不可持续,因为他们得到的工资太低,他们和他们的子女的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这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环境恶化不可持续,如果把GDP增长建立在环境不断恶化的基础之上,GDP增长还有什么意义?“可持续的GDP增长”应该在传统GDP增长率基础上扣除环境恶化的因素,如果在扣除之后,可持续的GDP增长为正数,则这种增长才有意义。
——流动性过剩不可以持续,因为它源于滥发货币,滥用公权;因为它直接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飚升,资产泡沫;也导致社会伦理价值观的崩溃,道德的沦丧。
——与流动性过剩相关联,高通货膨胀预期不可以持续。
——中国大规模、非理性地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和美元资产的行为不可以持续。因为这是以牺牲环境、输出资源、劳动者的福利为代价的。
——发展战略缺失现象不可以持续。
——国家金融智慧枯竭现象不可以持续。
——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现象不可持续。
——国内需求严重不足的现象不可持续。
——货币汇率扭曲现象不可以持续。
——本币升值潜力巨大,汇率风险不断上升,市场建设滞后,市场参与者缺乏对冲本币升值的巨大风险,市场化的风险规避工具短缺现象不可持续。
——领袖资源稀缺现象不可以持续。
——出口产品的低技术含量、低定价现象不可持续。
——绝大部分土地资源与资本市场脱节现象不可持续。
——整个金融体系大量资源空转的现象不可以持续。
——抵押物不足现象不可持续。
——中小企业(SME)长期受到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歧视的现象不可持续。
——各个行业在“不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指导下追求短期目标、牺牲长远利益的现象不可持续。
——企业在“不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勉强支撑的现象不可持续。
——个人在“不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指导下行为混乱的现象不可持续。
——消费者不可持续的消费行为。
——设计者不可持续的设计思路。
——金融机构不可持续的融资行为。
——证监会不可持续的上市标准和审批行为。
——不可持续的人才评估标准。
——普遍的忽悠现象不可以持续。等等、等等。
如果人们再调整聚焦点,仔细考察人们的微观行为,则可以找到更多的不可持续的现象。
针对这些“不可持续的现象”,我们决不可以指望通过所谓的绿色经济、绿色财富、绿色金融等个别改良来扭转经济结构失衡、战略失误带来的种种积重难返的现象。
简单地讲,战略失误需要通过调整战略来扭转;结构失衡需要通过结构调整来完成;汇率扭曲需要通过调整人民币汇率体制来理顺;市场建设滞后带来的问题只能通过加快市场建设来解决。总之,每一个不同侧面的问题,背后都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我们在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条分缕析,层层剥皮,寻找真实的根源,从而找到针对性强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用一个药方。
现在,出现了一种倾向:把可持续发展等同于发展绿色经济,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一种典型的以偏盖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