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偷天换日能否瞒天过海关?


iPad偷天换日能否瞒天过海关?

文/陈永东

 

  要说,有时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聪明劲儿,你海关要对入关的iPad收税一千,他(或她)就有办法,偷天换日,买来高仿的iPad出关,再带进来真的iPad,从而逃过了千元关税,只是不知如此挖空心思能否瞒天过海关?

  一、偷天换日瞒天过海关?

  我曾经说过,iPad之类的产品起个啥名字不好,可是起了“平板电脑”就被归为电脑了。这样,海关就对境外购买iPad平板电脑以电脑的名义征收千元关税。

  然而,在中国就连一般的事都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何况海关这种收税方式,就不用惊奇在民间出现了各类闯关“技法”:一边是海关等监管部门不断发布各种法规和注意事项,另一边是民间的 “斗智斗勇”。

  这种“技法”可谓偷天换日,机关算尽,挖空心思。该“偷天换日”大法大致过程是:出境前先在网上或一些相关渠道“淘”到仿真度超高的iPad等电子产品模型,让境外的朋友代购上述产品,并将机器的编号通过短信或邮件等方式传递来,然后将相应的编号印刷在高仿的iPad模型上。这样就可以携带该iPad等模型申报出境。在境外拿到真机后,便丢弃模型,持真机和申报单据入境,就逃过了千元关税。

  我查了一下淘宝上此类仿真iPad的售价,从35到280元左右,看起来偷天换日的成本的确不高。然而,这种办法能否瞒天过海关呢?

  二、海关查验人手是否够?

  我感觉海关面临着三个问题:查验人员是否足够多?查验的效率是否高?查验的水平是否高?

  首先,为了查验iPad之类的平板电脑,要花多少人手?当然,产生这种担心,是因为毕竟这种检验有一定技术含量,虽然海关查验人员多数有较丰富的经验,但世界上复杂的新玩意儿多了,海关能有那么多精通iPad检验的人员?更何况要检验肯定不只是iPad一类产品。

  其次,查验过程如果要和被验人 “斗智斗勇”,那么过程要多复杂?虽然海关工作人员会仔细查验,但是如果被验人用了上述偷天换日大法或者其他鲜为人知的“秘技”,查验过程过程自然就比较复杂,查验时间自然要延长,那么查验效率估计不会很高。

  最后,查验的水平能否跟上偷天换日手法的变幻升级?虽然,海关放话说“海关工作人员在为旅客办理申报手续的时候,对iPad、iPhone等电子产品会进行验视,视情况可能还会要求开机验视”,但是,让人感叹的是,目前市面有高仿模型可模拟显示开机LOGO,海关人员会有空在开机后再仔细查验机器里的东西吗?

  当然,偷天换日、挖空心思的这一切是否值得?另外,高仿水平究竟有多高?已经有人士称,实际操作中所谓高仿iPad极容易被海关人员识破,有企业报关员说,假如这种新型违法行为被抓,可能面临更为严格的执法。

  三、关税高低仍然存异议?

  无论如何,iPad偷天换日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的,只是到什么程度现在还很难做出判断。同时,到底这些手法能否瞒天过海关,也没有相关的数据支撑。但是,如果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及症结,问题可能还在海关对iPad入境时收税过高上。

  虽然,之前商务部向海关总署发出关于计算机类产品进口关税待遇的咨询函,直指“iPad征税定为20%明显过高,与WTO规则不一致,实际应为17%”,但是商务部此后的回应却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两周前,海关总署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回应iPad高税额时给出的是一个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回答,因为海关总署说iPad本身“定价”5000元是为“方便旅客”,当时就有不少旅客称有“被方便”的感觉。

  说实话,还很少听说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对某类产品的收税产生意见分歧的事(也许有些没有对外公布),也许海关没觉得我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人手是否够,效率是否高,水平是否高)是问题,也许这对于每台iPad收的一千元税而言都不算什么。

  不过,也许中的也许,海关总署说不定还暗中扮演着保护国产平板电脑企业的角色,而人家做了好事却绝口不提,宁愿做无名英雄。至于是否违反WTO相关规则,那并不是谁可以轻易下结论。再说,那有自己人说自己国家搞“贸易保护”的?

  只是,对于一般旅客而言,如此挖空心思将iPad偷天换日,可谓用心良苦,也说明国内制造平板电脑的企业还是要弱小不少。那么多自命不凡的企业与那么多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咋总是创新不足、模仿有余,总不见让人欣赏追捧的大品牌与好产品?害得为带一个iPad入境还要想着法子逃避那说不清该不该收也说不清算不算高的一千元税收。(作者:陈永东,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