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医院营运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析医院营运能力评价指标
 
 
张政斌
 
 
 
医院营运能力是指医院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
㈠、流动资金分析评价
流动资金分析的目的是,为合理使用流动资金,降低医疗服务耗费,促进资金良性循环与供给提供保证。其分析内容一是分析取得来源、存在形态、使用情况、组成结构和增减变动情况;二是考核使用效果,分析物资准备是否合理,物资消耗与业务量及业务收入是否相匹配;三是总结流动资金管理经验和存在问题。
(1)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用应收账款平均天数来表示。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应收账款占用医院流动资金的时间越少。如:应收医疗款周转率=业务收入÷应收医疗款平均余额。它表明医院的病人欠费回收的速度,一般认为越高越好,因为它表明收款速度快、资金占用少、坏账损失可以减少、资金流动性高、企业偿债能力强。
(2)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存货停留在医院的时间,也可用周转天数来表示,存货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周转速度越快。以药品为主的医院存货随着药品供应的保证,可由过去的90天缩短到30天。如:①.卫生材料周转金周转次数=医药收入/卫生材料周转金平均占用额。②.药品周转率。指药品成本与平均药品库存额的比率,用以衡量医院的药品库存是否过量,测定医院药品的变现速度,其公式为:药品周转率=药品费支出÷平均药品库存额。药品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了医院药品库存的管理水平,在不妨碍医院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应以最少限度的储量为最好。③.药品周转资金周转次数=药品收入/药品周转金平均占用额。
(3)流动资产周转率着重说明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和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通常用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表示,周转次数越多,说明效率越高。如:①.流动资金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金周转次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业务收入合计。②.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业务收入合计/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③周转金周转次数=业务收入合计/周转金平均占用额。期内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周转天数及各项周转金的周转次数、周转天数表明其周转速度。周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越少,周转速度越快,说明流动资金利用率高,所取得的效果也高,一般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
(4)流动资金结构比重①.货币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比重=货币资金总额/流动资金总额×100%。②.周转金占流动资金比重=周转金/流动资金总额×100%。其中:流动资金总额=周转金+医疗预收款+其他负债及应付款。流动资金总额及周转金占流动资金比重反映周转金的充足程度,即是否有足够的营运资金。周转金占流动资金比重一般在50%为宜。③.某种储备资金比重=某种储备资金占用总额/储备资金总额×100%。用该指标分析药品、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在加工材料等各占比重,以分析储备资金结构的合理性。④.流动资金差异率=定额流动资金实际占用与计划占用的差异额/定额流动资金计划数×100%。以该项指标考察医院定额管理水平及预测能力。
(5)流动资金利用率 ①-Ⅰ.每百元业务收入占用的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业务收入总额×100。①-Ⅱ.每百元流动资金业务收入额=业务收入总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100。百元业务收入占用流动资金额及百元流动资金收入额反映流动资金与收入的关系,两指标互为倒数,流动资金百元收入越高,流动资金效益越高,从而百元业务收入占用的流动资金额越低。②.百元卫生材料支出的医疗收入=本期医疗收入/分析期卫生材料支出总额×100。百元卫生材料的消耗所带来的医疗收入越高,表明卫生材料管理状况越好,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医疗收入结构、开展项目的差异及设备占有程度。
㈡、固定资金分析评价
固定资金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固定资金增减变动分析,固定资产再生产能力分析,固定资产结构分析,固定资金效益分析等。分析要点之一:看使用是否合理和能否适应医院的发展需要;其二看考核利用效果并分析影响效果的原因;其三为总结固定资产经营成果,进一步挖掘潜力。
(1)、固定资产结构比重分析
<1>.某类固定资产比重=该类固定资产原值/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
<2>-1.固定资产更新率=分析期新增固定资产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固定资产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2>-2.固定资产报废率=本期报废的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固定资产原值×100%。固定资产更新率表明分析期新增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它反映医院规模的发展及医院技术手段的更新程度;固定资产报废率表明原有固定资产的退废程度。如果固定资产更新率>固定资产报废率说明固定资产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上也有一定程度提高。结合固定资产结构分析指标的应用,专业设备更新率高表明医院医疗技术手段进步的速度快。
<3>-1.固定资产损失率=分析期盘亏的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固定资产原值×100%。<3>-2.固定资产盘盈率=分析期盘盈的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固定资产原值×100%。固定资产损失率,盘盈率是表明医院固定资产数量管理水平的指标,即固定资产帐、实相符的程度。
<4>.医务劳动固定资产装备率=医疗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医护技术人员分析期平均数。医务劳动固定资产装备率表明分析期医护技术人员人均占有医用固定资产数量与前年度比较与同类型医院比较,说明医院医疗技术手段处于怎样的水平。
<5>-1.床位专业设备装备率=专业医疗设备总值/分析期平均开放床位数。
<5>-2.床位固定资产装备率=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分析期实际开放床位数。该指标反映床位装备程度,适用于分析医院发展状况,同行业对比、地区间对比,经营决策指明投资方向。 
(2)、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
它往往是通过每百元固定资产创造多少医疗收入来表示。每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越高,说明固定资产利用效率越好;反之则利用效率较低。
<1>-1.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本期业务收入总额/分析期平均占用固定资产净值×100。该指标说明医院平均每百元固定资产所产生的价值,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1>-2.百元业务收入占用固定资金=分析期平均占用固定资产净值/本期业务收入总额×100。<1>-3.百元医疗设备的资金收入额=本期业务收入额/分析期平均占用医疗设备净值×100。
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与百元医疗设备的资金收入额,一般情况下,收入额指标越大,说明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好,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越大。通过对该两项指标的分析可以指明合理配置固定资产的方向,特别要注意通过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全部固定资产收入率。百元业务收入占用固定资金与百元资产业务收入互为倒数,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业务收入增加,固定资金百元收入额增加,百元业务收入占用固定资金额降低,说明固定资金效益提高。
<2>.固定资产百元结余率=分析期实现业务收支结余额/固定资产平均总值×100。该项指标适用于同行业之间的对比,用于分析因技术装备不同对收支结余影响的因素。
<3>.平均每张开放病床年业务收入=年业务收入额÷实际开放病床数
(3)、固定资产周转分析
<1>.床位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它反映了病床的一般负荷情况,说明医院病床的利用效益,对评定医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病床周转次数=出院病人数÷年平均开放床日数.它从每张病床的有效利用程度方面说明病床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3>.检查诊断设备利用率=在用检查诊断设备数÷实际检查诊断设备×100.
㈢、总资产周转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医药收入总额除以平均的资产总额。这个比例表示医际的总资产运行是否有效。若周转率高,说明医院能有效地运用资产创造收入;若周转率低,则说明医院没有充分利用资产的效能,必须提高医药收入,或者减少部分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