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不能只在纸上,还得看行动


  低碳生活叫的很响亮,处处可见低碳的影子。可是,在现实当中真正能节能减排的不多,行动跟不上理论的步伐。现实中我们的生存环境被太多的一次性用品包裹着。放眼望去,基本上已经没有东西不被一次性的用品所替代。它们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又在制造这不便利,一次性消费品在我们生活当中是主要的生活垃圾,同时处理的不当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

  过去小孩出门都会在身上寄一块手帕,用来擦手或者是鼻涕,现在逐渐被湿巾、面巾纸所代替。手帕从被发明出来,最初的用途是给人提供方便,减少因为毛巾不好带的缺陷,到后来发展为女孩子的装饰品,到现在被淘汰,只有很少的老年人还在用。现在你去超市可以很容易的在日用品专区找到面巾纸和湿巾,可是你很难在超市里找到手帕,有的话也有可能在角落里。由此,就可以知道,人们对低碳的认识还没有深入到思想里边,只是在听到或看到低碳的新闻的时候才会想起,商家不断地进行低碳促销活动,也只是出于自身利益的出发,没有真正的把低碳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所去做,也只是希望借助低碳来增加利润。

  还有,我们中国人是最讲面子的,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很少有人愿意空手去拜访,以前的礼品包装很简单,我们注重的是它的实用价值,然而突然有一天,世界就变了,我们送人了礼品越来越注意它的美观包装的精致,商品的真实价值已不再重要。在过去我们去医院看病人,带几瓶罐头,几斤水果或鸡蛋,很实惠也很大方。现在一般都改送花篮、果篮、还有大包小包不知什么东西。这些都只是看着漂亮,但不实惠,我们花了了大价钱却买不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应该是件很痛苦的事。

  国家颁布禁塑令目的是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现在已经实施了几年,可是塑料袋的使用依然很多,超市、大型购物广场把塑料袋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自己没有利益的损失,反而减少了一项开支,所以对塑料袋的限制使用不会太关心,在购物时也不会主动权你尽量不要使用塑料袋。然而,消费者对于在购物后多花几角钱买一个塑料袋还是普遍能接受,这样限速令的实际意义就没有了。限塑令是降低不合格塑料袋的使用,降低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但市场上还是有很多不合格的塑料袋,没有达到限塑的目的,国家要彻底环保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就应该从根源上解决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不要生产是最好的办法,或者生产可回收环保的新购物袋,来代替塑料袋。

  我们要把节能减排从纸上转变为实际行动,不要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社会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不是靠少数人的付出就能改变,需要共同努力建设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