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选准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针对资源环境的新概念在我国不断被使用,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几乎把国外所有的新概念不加分析地引用到中国,出现了3年一个名词、2年一个概念的局面,并将一个个理念泛化,将循环经济社会化、将生态工业产业化;甚至出现了东西南北一起上,大小区域一起抓的现象。具备条件也搞循环、不具备条件也搞循环;重化工园区创建生态工业园、高新区也创建生态工业园。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的经济治理尽管走向了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方向,但是一切治理方法和模式几乎都是以自上而下发布政策为主,各地区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地区的特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十分欠缺,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尤其如此。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在实行“十二五”规划中要充分体现中央指导、地方创造的治理特点。
     不同区域,由于其功能定位、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状况和软要素支撑能力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在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过程中绝不能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也不能搞成运动,一哄而上。要针对区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走出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本文为长城战略咨询2010年第9期《企业研究报告》所长专栏

GEI企业研究报告第235期

《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目录

1 区域可持续发展内涵及区域划分
  1.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影响因素
  1.3 基于可持续发展要素的区域划分
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三种模式及其关系
  2.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
  2.2 三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致性
  2.3 三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差异性
3 服务业主导型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及典型案例
  3.1 服务业主导型区域经济模式的典型特征
  3.2 我国服务业主导型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
  3.3 我国服务业主导型区域的绿色发展之路
  3.4 服务业主导型区域绿色发展典型案例——新加坡
4 资源依赖型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及典型案例
  4.1 资源依赖型区域经济模式的典型特征
  4.2 我国资源依赖型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4.3 我国资源依赖型区域的循环发展之路
  4.4 资源依赖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案例——鲁尔地区
5 大进大出型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及案例分析
  5.1 大进大出型区域经济模式的典型特征
  5.2 我国大进大出型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5.3 我国大进大出型区域的低碳发展之路
  5.4 大进大出型区域低碳发展典型案例——洛杉矶
6 对国家“十二五”时期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6.1 建议一:兼顾资源的物理利用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率的双提升
  6.2 建议二:加强产业和配套设施的跨区域合作和统筹布局
  6.3 建议三:进一步提升全国科技创新能力并优化区域配置
  6.4 建议四:加快探索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激励与引导机制


 

我的相关日志:
 
2007-11-06 | 北京 奥运 可持续发展
2009-06-07 | 硅谷的区域辐射
2009-05-02 | 临港产业——港口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2008-11-27 | 不进则退,中关村未来发展的困惑
2008-09-18 | 为实施区域政策呐喊
2010-11-02 | 创建全球链接,打造世界光谷
2010-08-23 | 一个智库的成长故事
2010-05-31 | 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
2010-05-15 | 认清“十二五”规划的宏观背景
2010-04-23 | 机会均等与藏富于民
2010-04-08 | 关于专业园和工业小区的空间差异
2010-03-04 | 追求“人的尊严”是普世价值
2010-02-10 | 以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功能
2010-01-01 | 告诉你,我的2009
2009-10-28 | 拢硅谷人脉 聚中关村仙气
2008-08-08 | 清洁技术产业的兴起
2008-01-21 | 发展生态工业园区 推动循环经济建设
2007-10-25 | 实现循环经济的突破口:发展再生材料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