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应理性对待腾讯和360之战,政府应积极参与互联网建设


      这两天,我一直忙碌于学生之间,除了讲授技术专业课,也给学生们做一些毕业前的辅导工作,这是我做事的原则,无论做什么,我都要求自己尽力做好,慢慢的就成了一种习惯。由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最近的腾讯和360厂商之战,使我们的办公电脑变成了它们的战场,我们办公室的电脑是同时使用360杀毒软件和腾讯QQ的,这两大公司在这几年来的确给我以及我的周围的一些人带来了不少的方便,当然,作为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他们也都获得了丰富的利益。我们对这场商家的利益、市场之争多来自于互联网,在这一点上,我也是。今天下午,我讲完课,因事出差,在路途中,腾讯和360之争早已成了同事们的话题,这也引起了我更深的关注。

    目前的局面得到了一些,问题总是要解决的,我个人认为目前的局面是这间事情发展的必要阶段,因为任何一方在目前的情况下示弱或者撤退,都有可能导致业务的全面崩溃,我本人一直也在投资于互联网的运营,如果让我说互联网投资到底是什么时,我觉得它是一个可以在短期内聚敛大量财富的“神”,是一个可以在短期内倾家荡产的“鬼”,所以任何一方都不会在短期内有全面“停战”的打算。今天史玉柱的微博里的几句话,意思是强调周和马都是自己的朋友,不便说什么,呼吁两者“坐下来谈谈”,不过,根据目前的情况来判断,二人“坐下来谈谈”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为了避免我本人的观点有所偏颇,我同时浏览了我们国内的几大门户网站,也同时和一些网友聊了聊,除去一些网站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观点做出了选择,更多的网站还是能够真实的反应群众意见的。这次互联网的动荡也给一些软件带来了可乘之机,新浪UC、MSN、金山杀毒等在产品战略上都做了调整。

    这场争执还将持续,腾讯在前期战略上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它的“霸权主义”、互联网方面的“垄断思想”严重的伤害了中国网民的心,目前的中国网民的心多半是浮躁的,以浮躁来引导浮躁,伤害的往往是自己,现在腾讯方面做出了一个战略调整,那就是“有计划的”,这叫做“小火慢炖”,如果一开始,它的战略就是慢慢的渗入的话,我相信十亿的注册用户会对360造成的冲击几乎可以导致360真的走向“360度”。如果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这次腾讯的动作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公司的心态所致,相对于360,腾讯就是一个大公司。而360的迅速发展也的确存在着问题,它做面临的问题就是它的很多技术,包括“云查杀”,对很多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谁是谁非,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而言的,对待二者的这场争夺战,应该问一句“你的话是出自谁的立场,代表了谁”,如果是代表着大多数网民的利益,那还表明自己处于理性之中,任何不以网民利益为价值取向的网络作为都是无法在中国站住脚的。

    在这些问题的背后,理性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在新浪的有关调查中,一半以上的人选择卸载QQ,大部分人觉得这场争执时二者的利益之争,抛开这些不说,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网民的参与这次互联网事件的情况,新浪调查显现广东地区参与程度排第一位,依次是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地,从这些数据上,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什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我想这之间是应该慎重考虑一下的。知识经济时代里,信息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如何使互联网和谐有序的发展,如何使互联网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乃至国民精神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应该是我国互联网监管部门考虑的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任何一个公司的强大,无论是腾讯,还是360,离开了有效的监管,都会导致互联网上“霸权主义”和“垄断”的产生,当任何一个互联网集团的发展混淆了舆论,颠倒了黑白,坑害了网民,都应该好不犹豫的让它“下野”,任何一种潜在的威胁在它未壮大之间,都应当加强对它的引导,网络是个双刃剑,要利用好这把剑为过国民经济、国民精神做出点贡献来才好。

    总之,就是网民应理性的对待这场互联网的争斗,政府应当尽快积极的参与互联网建设,对于政府有关监管部门而言,这是个很好的契机。所有的这些最终还是要归结于网民的价值取向的选择,网民要是让那个互联网公司“完蛋”,那它就活不到“明天”。

    对于互联网上的这次争斗,我本人还不是很了解,在此,我不代表任何一方的利益,也不对任何一方能够走多远做出评论,权作是赏玩吧。             

                                                                                                                                                                       2010年11月5日晚   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