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扣人心弦的迎新会歌


一曲扣人心弦的迎新会歌

时间:上个世纪末

湖湘人   作于理工大学

怀着儿时的梦想

踏着青春的节拍

年轻的你

年轻的我

跨过滚滚的长江黄河

越过茫茫的五岳太行

相聚在这里

相聚在朝阳中的理工大

相聚在浓情中的同乡会

用你的心

用我的情

共筑心灵的桥梁

牵着你

牵着我

共绘友谊的彩虹

 

欢迎你们

新来的老乡

这是我们的家

让我们

手牵着手

心连着心

在这里

尽显湘江楚天儿女的豪情

豪奏书海兄弟、姐妹的斗志

 

附:

《湖南少年歌》

    

我本湖南人,唱作湖南歌。

湖南少年好身手,时危却奈湖南何?

湖南自古称山国,连山积翠何重叠。

五岭横云一片青,衡山积雪终年白。

沅湘两水清且浅,林花夹岸滩声激。

洞庭浩渺通长江,春来水涨连天碧。

天生水战昆明沼,惜无军舰相冲击。

北渚伤心二女啼,湖边斑竹泪痕滋。

不悲当日苍梧死,为哭将来民主稀。

空将一片君山石,留作千年纪念碑。

后有灵均遭放逐,曾向江潭葬鱼腹。

世界相争国已危,国民长醉人空哭。

宋玉招魂空已矣,贾生作吊还相渎。

亡国游魂何处归,故都捐去将谁属?

爱国心长身已死,汩罗流水长呜咽。

当时猿鸟学哀吟,至今夜半啼空谷。

此后悠悠秋复春,湖南历史遂无人。

中间濂溪倡哲学,印度文明相接触。

心性徒开道学门,空谈未救金元辱。

惟有船山一片心,哀号匍匐向空林。

林中痛哭悲遗族,林外杀人闻血腥。

留兹万古伤心事,说与湖南子弟听。

  

于今世界翻前案,湘军将相遭诃讪。

谓彼当年起义师,不助同胞助胡满。

夺地攻城十余载,竟看结局何奇幻。

长毛死尽辫发留,满洲翎顶遍湘州。

捧兹百万同胞血,献与今时印度酋。

英狮俄鹫方争跃,满汉问题又挑拨。

外忧内患无已时,祸根推是湘人作。

  

我闻此事心惨焦,赧颜无语谢同胞。

还将一段同乡话,说与湘人一解嘲。

洪、杨当日聚群少,天父天兄假西号。

湖南排外性最强,曾侯以此相呼召。

尽募民间侠少年,誓翦妖民屏西教。

蚌鹬相持渔民利,湘粤纷争满人笑。

粤误耶酥湘误孔,此中曲直谁能校?

一自西船向东驶,民教相仇从此起。

此后纷纭数十春,割土赔金常坐此。

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

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

国事伤心不可知,曾、洪曲直谁当理。

莫道当年起事时,竟无一二可为师。

罗山乡塾教兵法,数十门生皆壮儿。

朝来跨马冲坚阵,日暮谈经下讲帷。

今时教育贵武勇,罗公此意从何知?

江、彭游侠时惟耦,不解忠君惟救友。

意气常看匣里刀,肝肠共矢杯中酒。

江公为护死友骨,道路三千自奔走。

曾侯昔困南昌城,敌垒如云绕前后。

彭公千里往救亡,乞食孤行无伴偶。

芒鞋踏入十重围,大笑群儿复何有!

桂阳陈公慕嚣述,湘乡王公兵反侧。

大势难将只手回,英雄卒令吞声没。

  

更有湘潭王先生,少年击剑学纵横。

游说诸侯成割据,东南带甲为连横。

曾胡欲顾咸相谢,先生笑起披衣下。

北入燕京肃顺家,自请轮船探欧亚。

事变谋空返湘渚,专注《春秋》说民主。

廖、康诸氏更推波,学界张皇树旗鼓。

呜呼吾师志不平,强收豪杰作才人。

  

常言湘将皆伧父,使我闻之重抚膺。

吁嗟往事那堪说,但言当日田间杰。

父兄子弟争荷戈,义气相扶团体结。

谁肯孤生匹马还,誓将共死沙场穴。

一奏军歌出湖外,推锋直进无人敌。

水师喷起长江波,陆军踏过阴山雪。

东西南北十余省,何方不睹湘军帜?

一自前人血战归,后人不叹《无家别》。

城中一下招兵令,乡间共道从军乐。

万幕连屯数日齐,一村传唤千夫诺。

农夫释耒只操戈,独子辞亲去流血。

父死无尸儿更往,弟魂未返兄逾烈。

但闻嫁女向母啼,不见当兵与妻诀。

十年断信无人吊,一旦还家谁与话?

今日初归明日行,今年未计明年活。

军官归为灶下养,秀才出作谈兵客。

只今海内水陆军,无营无队无湘人。

  

独从中国四民外,结此军人社会群。

茫茫回部几千里,十人九是湘人子。

左公战胜祁连山,得此湖南殖民地。

欲返将来祖国魂,凭兹敢战英雄气。

人生壮略当一挥,昆仑策马瞻东西。

东看浩浩太平海,西望诸洲光陆离。

欲倾亚陆江河水,一洗西方碧眼儿。

  

于今世界无公理,口说爱人心利己。

天演开成大竞争,强权压倒诸洋水。

公法何如一门炮,工商尽是图中匕。

外交断在军人口,内政修成武装体。

民族精神何自生,人身血肉拼将死。

毕相、拿翁尽野蛮,腐儒误解文明字。

欧洲古国斯巴达,强者充兵弱者杀。

雅典文柔不足称,希腊诸邦谁与敌?

区区小国普鲁士,倏忽成为德意志。

儿童女子尽知兵,一战巴黎遂称帝。

内合诸省成联邦,外与群雄争领地。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

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

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

莫问家邦运短长,但观意气能终始。

埃及波兰岂足论,慈悲印度非吾比。

  

我家数世皆武夫,只知霸道不知儒。

家人仗剑东西去,或死或生无一居。

我年十八游京甸,上书请与倭奴战。

归来师事王先生,学剑学书相杂半。

十载优游湘水滨,射堂西畔事躬耕。

陇头日午停锄叹,大泽中宵带剑行。

窃从三五少年说,今日中国无主人。

每思天下战争事,当风一啸心纵横。

  

地球道里凭空缩,铁道轮船竞相逐。

五洲四入白人囊,复执长鞭趋亚陆。

探马惟摇教士钟,先锋只看商人服。

邮航电线工兵队,工厂矿山辎重续。

执此东方一病夫,任教数十军人辱。

人心已死国魂亡,士气先摧军势蹙。

救世谁为华盛翁,每忧同种一书空。

群雄此日争追鹿,大地何年起卧龙。

  

天风海潮昏白日,楚歌犹与笳声疾。

惟恃同胞赤血鲜,染将十丈龙旗色。

凭兹百战英雄气,先救湖南后中国。

破釜沉舟期一战,求生死地成孤掷。

诸君尽作国民兵,小子当为旗下卒。 

  

杨度(18751931)字皙子,号虎公,湖南湘潭人。早年师从湖南名宿王壬秋,学“帝王之学”,后又醉心于新学,上了湖南师范。1903年清政府新开“经济特科”的进士考试,杨度中一等第二名。可是慈禧却认为杨度等是康梁余党而要捉拿杨度,杨被迫逃往日本。杨度主张“君主立宪”,但与孙中山与黄兴等都有往来。与孙中山相约“我们政见不同,不妨各行其是……将来我如失败,一定放弃成见,从公奔走。”。

1905年清政府派 “五大臣”出洋考察。杨度捉刀代笔,写了考察报告——《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和《实行宪政程序》。从此,名声鹊起。1907年,袁世凯、张之洞联合保荐杨度,说他“精通宪法,才堪大用”。这位仅有举人功名的杨度以四品京堂充宪政编查馆提调,从此,他对袁世凯怀有知遇之感,或深或浅地参与了袁世凯的许多政治活动。   

民初,杨度任袁世凯总统府政事堂少卿参政,竭力鼓吹君主立宪,实行帝制。1914年初,他在《君宪救国论》一文中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袁世凯对此文大加赞赏,誉为“至理名言”,亲书“旷代逸才”,由政事堂制成匾额,赐赠杨度。1915814日,杨度、孙毓筠、严复等人联名通电全国,发起组织“筹安会”,为袁世凯复辟称帝制造舆论。   

洪宪帝制失败以后,杨度被作为第一“要犯”遭通缉,获特赦后追随孙中山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其后,他在北京又结识了李大钊等人,开始接触到共产主义学说。1927年,杨度和章士钊多方奔走营救被捕的李大钊等革命者。

1929年杨度迁居上海,做了上海青帮大亨杜月笙的私人秘书,还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经周恩来同志批准成为秘密党员。他利用其特殊的身份作掩护为党作了大量的工作。

1931年冬病逝。临终前曾自作挽联,以明心迹: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