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体验中国制造1999


    1178196

     

在美国体验中国制造  邹蓝

 

    1999年这次是我第三次到美国。第一次在1984年,中国刚开放改革,国力还不强。在美国市场上中国产品的地位,多半在地摊上。就象五十年代初期日本货在美国的形象一样。第二次是1997年到洛杉矶,这次是1999年,到纽约。与世界市场已经充分接轨的中国,所制造的东西,与15年前大大不一样了,大部分已经登堂入室,在大商场的货架上满满当当。

    以前有相声取笑崇洋媚外的人,到国外买了印着洋码子的货回国炫耀或送人,结果被识货者看出是“中国制造”而弄得很尴尬。现在这种事情必然更多,而却不会让人尴尬:根据这两次在美国东西海岸的经验,到了美国的商场或购物中心,什么东西能吸引俺的注意力,而且价格又是俺感觉比在国内买还值,这八成是“中国制造”。这些商品多半是国内没有的款式,质量还比国内的好。实惠得很。在我们住处附近就是曼哈顿的中心时代广场,商业繁华自不必说。在“红草莓”连锁店里,我们发现有不少皮包是中国制造。其牌子、款式和价格如果到了国内,准要让讲究的小姐女士们大把掏钱。

    皮包,服装等不过是简单的工业产品。复杂的工业产品也一样。我在旁边一家电器商店看见尼康傻瓜相机,有35-70的变焦,且价格也不贵,一看产地,果然是中国制造。花108美元买了一个(标价没有这么多,还要外加8.25%的销售税)。在西点军校,买了几把四美元,标有西点字样的小刀,很精致,那也是中国制造。

    据美国人说,女士用的内装,凡是实惠的,几乎全部是中国制造。回头一想,在中国,谁没有尝过美式快餐,坐飞机的人有多少没有坐过波音麦道?中美贸易发展到如此的广度和深度,确实只有在两个国家都感受一番,才能充分理解。不到美国,很难了解中国的制造能力和出口达到什么样的水准。难怪在国内满腹牢骚的人,一到国外就开始爱国了。没有中国的经济能力,海外华人何来地位?人家重视你,多半是因为中国受到普遍重视。

    假如中国产品一夜之间在美国市场上突然消失,货架上马上就会空空荡荡。美国人就得大大多掏钱才能享受到原来的生活水平了。如此一来,在小克因为吃莱文斯鸡而惹上一身骚时,因为实际收入不见得有多少增加的美国老百姓,对小克是否还会如此宽容,就难说了。美国舆论不是说吗,因为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失业率下降,国民收入提高,所以美国人对总统是否该受弹劾很宽容。这样推理的话,中国物美价廉的出口还真帮了小克一把。(2010年看,前两年有美国人停止使用中国货一年后写了书说体会,生活会很不便)

    美国的物价真便宜,在纽约的新华人区法拉盛,吾友老张特意领我出入了几家彼此紧挨着的菜市场。又大又金黄的香蕉,1美元3磅(算是8.3元2.7斤,合大概3块1斤吧)。长而宽的带鱼,和青菜一样,都是1.49美金1磅(9两)。其它蔬菜,肉类的价格,多在每磅1-2美元范围之内。而在美国的月收入,至少也是在1500美元以上。暂且假定美元与人民币等价,在中国人挣千把块钱时,你身边的菜场能一块钱卖你三斤进口香蕉吗?你一块五能买到一斤好带鱼吗?青菜倒是差不多够了。难怪老张的父亲到美国探亲,大为感慨:美国佬挣钱这么多,物价却如此之便宜。用老张的话说,汽油跟水一样便宜:一瓶矿泉水一个多美金,而一升汽油也是这个价。不过我想,要是全世界都按照美国生活消费方式来过日子,地球就肯定提前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