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何以存在着离子结构?——管理者如何做事先诸葛亮(21)


  经济事物的原子结构与经济事物的离子结构只有一字之差,但这一字之差的两种结构,却是成功管理者与失败管理者分化之所,可谓“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为何有人认为有上帝存在?其中之一就是,宇宙中、世界上实在有太多的巧合。恩格斯说,上述巧合“不是自然界蓦相似的一幕”;文学家说“无巧不成书”;物理学家说“宇宙是一个大原子,原子是一个小宇宙”;而我说的是,巧合的产生是因为,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是由阴阳事物构成。也就是说,由于世界是由阴阳两性事物构成,所以有“惊人相似之处”。诚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管理者来说具有现实意义、未来意义,因为可省略掉那些没有多大必要的争论和探索。而笔者之所以能够发现“经济事物的原子结构”,并能够根据这一结构去分析经济,原因也就在这里。

  大家知道,当原子得到或丢失了哪怕只只一个电子时,原子就变成了离子。笔者经研究发现,这种原子与离子的互化性质,亦在“经济原子”和“经济离子”之间表现。认识上述变化对于管理者来说有什么意义?我的回答是,它能够使管理者清醒地认识到,经济体在何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最合适,调整经济结构的根据、方向、方法和意义、目的、前景何在。

  01·首先须搞清楚具有中性特征的物质结构相对稳定

  在上一讲中,我们探讨了物质世界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问题,但没有谈到构成物质世界的为合围主要是原子、分子,而不是其它粒子,如离子。是啊,为什么呢?笔者经研究发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原子或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之结构最稳定。

  凭什么说“原子或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之结构最稳定”?我的回答是,就因为从整体上看,原子不显电性或者说它呈电中性。是否可以说,凡是稳定或比较稳定的物质结构都是呈中性的?是的,就是这个意思。反之,当然也就说明,凡是呈现异性特征的物质结构,均是不怎么稳定的。我不是学化学的,但我基本上可以判定,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结构也应该是呈中性特征。于是,有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为什么呈中性特征的物质结构是稳定的或基本稳定的,有性结构为何不稳定。

  是啊,又为了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质运动总规律。凭什么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是“物质运动的总规律”?因为从我们所了解的事物的运动状态与运动趋势上看,除非有反物质参与的结构如原子的形成——否则还没有一个例外者。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还不能说,在原子核的内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质运动总规律已经失灵,而只能说在原子核的内部出现了异常变化而已。但是,如果深究,仍然是总规律在作用。

  至少,大家应该承认,在原子中电子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库仑斥力”,而且有“电子轨道”的存在,是总规律作用的结果,否则电子早就相互“拥抱”在一起,动弹不能了。如此,笔者又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笔者想说明的是,由于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质运动总规律,所以,能够保持中性或相对意义上的中性便具有了存在与可持续存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一些事物之所以不能存在与可持续存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原因就是非中性。

  于是,为了能够保持中性或相对意义上的中性,组成某一结构的事物就必须得“团结起来”,而只有能够“团结起来”的时候,其才能做到“一致对外”,而“一致对外”的目的,亦是为了保持其“中性特征”,因为只有能保持“中性特征”的物质结构才是一个稳定的或相对稳定的物质结构。中性或保持中性为什么这么重要?笔者以为,是有以下事实的存在:

  02·其次须搞清楚万事万物均是由中性事物分化而来

  首先,我要说的是,除了空间,世界上压根就没有“绝对无性”的事物和物质——中性不等于无性,只是从整体上看呈现中性特征而已,比如原子、中子、中微子等,就属于“从整体上看呈现中性特征”的物质形式,但是,这不等于说它们是“无性”的。其次,我要说的是,说“中性不等于无性”是由于中性是两性的分水岭,两性事物就是通过它分化出来的。再次,我要说的是,中性事物在事物的产生、存在、运动、发展、转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接骨匠”的性质与意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意思。第四,我要说的是,宇宙中、世界上的两性事物的运动均与中性产生联系。

  大家知道,当原子得到或丢失了一个电子时它就会变成离子——离子是有性物质,有正离子和负离子之分。科学实验发现并被证明,生物的两性同样是先有的“无性”或说先有“中性”,尔后才有两性——包括人类在内。我不知道是先有的有机物还是先有的无机物,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如果没有“中性机物”,我们将无法将它们区别开来,比如尿素和胰岛素,它们都是“中性机物”。什么叫“糖尿病”? “糖尿病”为什么难治愈?因为其胰岛素的生产力缺失了。

  以上说明,中性或能够保持中性是一件何等重要的事,亦可用“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来形容它了。也正是由于如此,在2千多年前,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才有了“中庸之道”的高见。中庸之道,无疑是在强调中性的重要性。

  如此,笔者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笔者想说明的是,一个企业或经济体,和人体其实是一样的,缺少了“中性机物”肯定不成,否则其结构就不稳定。但是,笔者又不能不说,在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宇宙中、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所谓的“绝对中性”。如果要问“为什么”?当然是由于万事万物均存在并运动于一定的空间中的原因。于是,亦有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存在并运动于空间中的万事万物为什么就难以保持中性了呢?我的回答是,因为“构外的世界”多有性。

  什么叫“构外的世界”多有性?用比较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果还要问“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存在于“构外世界”里的事物和物质都是有性别特征的意思。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性诱惑”,一种是“性排斥”。

  03·何谓经济离子?何以存在着经济事物的离子结构?

  曾经有人让我从物理学、物性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下家庭破裂的原因,我就是用上述回答他的。换言之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居住在一个荒芜人烟的沙漠中,这个家庭是不会破裂的。当然,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企业、只有一个独立的经济体,那么它们同样也不会破裂,也就自然谈不到亏损或产生经济危机的问题了。但是,事实上是,宇宙中、世界上压根就没有“无外界”的事物、物质形式也。正是由于如此,笔者才在《绝对论》一书中说,“宇宙也不是一个封闭的物质系”。

  就连宇宙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物质系,原子、企业、经济体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封闭的物质系了。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因为笔者想告诉读者,经济事物不仅存在原子结构,也存在离子结构;不仅存在离子结构,也存在离子与原子可以相互转化的结构。大千世界果真的有如此神奇之相似?是的。为了说明问题,也是为了能够与原子、离子的运动状态加以比较,笔者亦给具有上述特征的经济事物起了一个具有化学意义上的名字——经济事物的离子结构,简称为经济离子。

  何谓经济离子?简单地说就是像微观离子一样的经济事物。何谓经济事物的离子结构?简单地说就是能够与经济事物的原子结构不断发生相互转化性质的经济结构。大家已经知道,当一个原子获得或丢掉了哪怕是一个电子时,它就会变成离子。丢掉一个电子的,被称为正离子;获得一个电子的,被称为负离子。那么,上述这种现象,是否也能够在企业、经济体的结构中表现出来?是的。大家知道,企业生产产品的目的就是为了销售,生产出的产品如果销售不出去会怎么样?

  我的回答是,这时的企业就不再具有原子结构的性质,而变成离子结构了,而且还变成了“负离子结构”者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企业生产产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一定是为了把它销售出去。可是,如果销售不出去,那就等于是得到了一个“经济电子”。大家已经知道,像电子一样,经济电子也携带了“负电荷”——发生了费用、支出,增加了成本的意思。而从这个意义上说,销售不出去产品的企业,自然具有“负离子”性质与意义的了;反之,当然也成立了。

  04·认识经济离子结构的意义为何在于经济结构调整?

  在这里,笔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讲的“经济离子”,讲的是经济事物的一种存在与运动状态,不只是对“企业赢利”或“企业亏损”的表达,因为包括产品在内的经济事物始终都处于一种不停的运动过程中,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它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对待。也就是说,急着把产品销售出去的行为,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情,比如,我们就不能说把质量差的产品急忙销售出去就是一件好事情。再如,对于企业来说,我们也不能说把适当、适度地储备一些产品的行为当成是坏事。

  这又是“为什么”因为原子有原子的用途,离子亦有离子的意义。有时,离子的意义是原子所不能替代的。在美发界为什么会有“离子烫”?如果离子没有特殊的功能,人们也就不会把离子用于美发了。但是,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那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销售不出去,企业这个经济结构就会处于一种“负离子状态”;反之,如果企业的产品还没有生产出来就已经销售了出去,那也就自然属于“正离子状态”了。当然,如果其产销平衡,企业就回归到经济原子的层次上。

  讲到这里,读者应该承认,笔者说“经济事物存在离子结构”是不无道理了吧?而这个过程,与原子捕获一个电子或丢失一个电子后原子所呈现出来的“离子化状态”简直就有“惊人相似之处”,完全可以说是“不是自然界蓦然的一幕”。

  那么,认识经济事物的离子态或离子化对于一个宏观经济体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的回答是,其意义就在于,对某一经济体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时机的把握。这又是什么意思?难道对经济结构离子状态的认识还具有上述功能或意义吗?是的,因为“国家就是一个大企业,企业就是一个小国家”。这句话,显然与“宇宙是一个大原子,原子是一个小宇宙”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那么,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也有像企业一样的所谓“离子化结构”的存在吗?是的,回答是肯定的。

  谁能说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存在像企业一样的盈亏现象?如果存在,国家的盈亏又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呢?而它们又怎么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的调整联系起来的呢?诚然,这也是个需要精细研究的课题,笔者只好把它拿到下一节去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