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20年20人(5)
尉文渊:成败皆在快速发展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海外滩北端的浦江饭店隆重开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35岁的总经理尉文渊意气风发地敲响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声证券交易的铜锣。但是,就在他如释重负地放下手中的锤棒的时候,一阵钻心的疼痛袭向他已经肿胀的脚部,从当年7月接手筹建证交所以后持续近半年的劳累终于爆发,他硬撑着向云集的中外宾客挥了挥手,终于跌倒在地。
一年前,尉文渊从北京调到上海,进入人民银行金管处工作,他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来证明自己。恰在这个时候,筹建上海证交所的工作提上了上海的议事日程。1989年12月,上海决定要在1990年内建立证交所,1990年5月,正在国外访问的市委书记兼市长朱镕基宣布了上海的这一决定。但是,其时筹建交易所的工作却遇上了瓶颈。尉文渊得知这一消息,主动请缨,挑起了这副担子。
其实,当时的尉文渊对于证券交易所的概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全部的证券知识就是茅盾的小说《子夜》中那一段资本家炒股失败而破产的描写。但是,年轻的尉文渊领受任务后,通过对国外证券交易所的了解,马上就确定了上海证交所的蓝图。他确立的目标是,要么不搞,要搞就要把交易所建成世界一流。好在,上级领导只交给他一句话:“小尉,要抓紧。”没有给他划定任何框框,这给了他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经过几个月的忙碌,尉文渊终于不负使命,如期将证券交易所建立了起来。
尉文渊的这股冲劲不仅表现在筹建交易所的过程中,更表现在他对交易所的日常管理中。1992年,尉文渊推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取消涨跌停板制度,对股价的管理全面放开。从当年2月18日开始,上海证交所推出了小步急走的措施,先对部分个股放开股价,到当年5月21日,对所有上市股票全面放开股价。这次放价,使上海股市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当年很多上海市民通过股票认购证持有大量新股,大都通过交易所的这一改革措施赢得了大丰收,挖到了股票市场的“第一桶金”。虽然在这一改革推行的初期市场出现了很大的动荡,但中国的第一代股票投资者正是通过这种浸透着血与火的历练,对股票交易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投资观念上摆脱了最初的蒙昧状态,逐步走向成熟。
推动市场快速发展,是尉文渊的一个坚定信念,当时的上海证交所正是在他这种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管理风格下,牢牢地占据了市场发展的制高点,无可争议地成为全国资本市场的一个中心。但是,尉文渊的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当时市场可能承受的能力,因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1995年2月出现的国债期货327事件,终于给了他致命的一击。这是一起震惊海内外的严重事件,尉文渊因对国债期货交易市场的混乱局面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而辞去了证交所总经理职务,他不得不离开了他所钟爱的证券舞台。
离开证券交易所以后,尉文渊本来可以回到人民银行,但他选择了个人创业的道路。15年来,他先后参与了多个公司的创业,在市场上载沉载浮,但他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开路先锋所创下的业绩一直没有被人们遗忘。最近,他现身于正在申请创业板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华锐风电的发起人之中。尉文渊能给投资者带来什么?市场对此抱有热烈的期待。